【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新“斗篷”可让电动汽车电池“延寿”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07-25 19:00:00

微信图片_20230509201006.jpg

2023.7.25

  

  超280万吨!我国铀资源预测总量公布

  7月21日,据在呼和浩特举行的全国铀矿地质勘查高质量发展大会消息,最新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我国铀资源总量超过280万吨,显示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巨大。过去十年,我国实现了铀矿找矿历史性突破,新增铀矿资源量达到查明历史总量的1/3,经济可采的优质资源占比超70%。天然铀被称为核工业发展的“粮食”,天然铀供应安全事关我国核能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曹述栋表示,中国铀业已建立了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天然铀保障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充分保障了我国核电发展的铀资源需求,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加大铀矿勘查开发力度,尽快摸清资源“家底”,筑牢铀资源安全自给保障的坚实防线。

  新“斗篷”可让电动汽车电池“延寿”

  当电动汽车停在室外时,其温度会随着昼夜和季节的变化而剧烈变化,这可能会导致电池的退化。为了抑制这些波动并延长电池的寿命,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可航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种全天候的热斗篷,它可以在炎热的白天为电动汽车降温8℃,在夜间使其升温6.8℃。有助于保持电动汽车冬暖夏凉,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新应用物理科学期刊《设备》(Device)。

  L3+自动驾驶来临,专家为安全落地献策

  7月17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ISCC 2023)在重庆举办。大会聚焦“寻求智能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安全落地”,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顶尖专家围绕L3+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前沿和关键技术展开深度讨论。会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王红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中国解决方案”3年以来的重要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牵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预期功能安全工作组联合行业力量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线下安全开发-在线安全防护-持续学习成长”的预期功能安全中国解决方案。英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教授、FISITA智能安全工作组成员Hans-Georg Schweiger发布了《FISITA智能安全白皮书》。白皮书主要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之路展开,分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CAE在电动汽车安全中的应用、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电池制造安全、使用和操作安全等十个部分,为如何应对从内燃机到智能电动汽车转变过程中的挑战提供指南。

  研究发现热应激影响鱼类肌肉品质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基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分析了慢性热应激对全球性养殖鱼类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食品化学》。研究发现,热应激降低罗非鱼生长性能,增强氧化应激,导致肌肉品质下降,并确定了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磷脂、嘌呤等关键代谢通路的改变。研究结果将为养殖鱼类品质的环境调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提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

  太阳能转化氢效率创新纪录

  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师将下一代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与电催化剂相结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扩展的光电化学电池,其能以20.8%破纪录的效率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最新设备可作为一个化学反应平台,利用太阳能产生燃料。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深海中带壳和软体动物存在天然过渡区?

  深海的深渊区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栖息地,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60%以上,这里也是人类探索最少的区域。这个区域位于海面下3000米至6000米,阳光无法穿透,温度在0.5-3℃之间,生物体必须调整适应这里的极端压强。《自然·生态与演化》7月24日发表一项生态学研究,报道了海面下超过4000米存在的一个特殊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将深海生物体按照不同体型“天然隔开”——带壳动物大量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上方,而软体动物则主要占据了深渊深处。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或改变这种分带,而这连同深海开采的影响会使其成为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超柔韧血管内探针可记录深脑活动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超灵活的微血管内(MEV)探针,这种超小型、柔韧的网状电子记录装置,可装载到灵活的微导管上并植入到内脑的亚百微米级血管中。一旦到达目标位置,该设备会像支架一样展开,记录血管壁上的神经元信号,而不会损坏大脑或其脉管系统。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这项技术可作为与大脑深部区域的长期、微创生物电子接口。

  英仙座流星雨来了!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将从7月17日开始,并于8月24日结束,最佳观看时间是8月12日和13日凌晨的高峰期。今年的流星雨将会是一场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观,因为8月16日新月的原因,在流星雨高峰的早晨,月亮的亮度只有10%左右。据悉,英仙座流星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但最好的观景地点往往在北半球,因为在北半球可以看到英仙座。这个星座位于仙后座、昴宿星团和船底座明亮恒星组成的W形或m形(取决于观测所在位置)三角形的中间。如果你能看到其中任何一个部分,你就是在正确的观测位置。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