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 韦布观测挑战宇宙尘埃形成假说
2023.7.26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开工
作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基地、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7月2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工,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将提升基地智能化制造水平,助力产能翻番,对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两部门印发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和中医阁建设标准
为了更好地指导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并于7月25日公布。这两项标准从中药房设置、中医药人员配置、中医医疗服务等方面,对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和中医阁建设给出具体参考。
“海峰2001”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交船
7月25日,中交海峰风电与振华重工联手打造的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海峰2001”在振华重工启东海工顺利交船。据悉,“海峰2001”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总长195米、型宽46.9米、型深16米,将用于在复杂海况下挑战深远海风场升压站、15兆瓦以上大型风机及配套单桩、大型海上结构设施的吊装作业。
徐大堡核电项目3号机组穹顶吊装就位
7月25日,徐大堡核电项目3号机组顺利实现穹顶吊装就位。徐大堡核电项目3、4号机组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160亿千瓦时以上清洁电力,相当于年节约燃煤57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0万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队穿越北极圈
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驾驶台广播,北京时间7月24日16时34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穿越北极圈,进入北极海域航行。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过去12天里,“雪龙2”号经东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一路北上,穿越白令海峡,顺利抵达北极圈。进入北极圈后,考察队将继续向着预定作业地点航行。根据日程安排,“雪龙2”号预计将于26日航行至楚科奇海盆,考察队将正式开展大洋科考作业。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7月24日傍晚,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轮的牵引下,靠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4号码头。经过8天7夜的海上航行,该船圆满完成了第一次试航所有的试验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凯旋,距年底命名交付的总目标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此次试航历时8天,不仅完成了航行系统、推进系统、电站管理系统(PMS),以及艏侧推、减摇鳍等涉及船舶性能的关键系统与设备的试验,同时对振动噪声、安全返港这两项贯穿邮轮设计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区域性测试验证。结果,试验数据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获得船东船检一致认可。接下来,“爱达·魔都号”迎来设备系统调试和内装工程最后的冲刺阶段,并计划于8月开启第二次试航。
超级电容器多孔炭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持,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电化学电容器多孔炭(简称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经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通过,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是由中科院煤化所709组技术团队承担制定工作。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9年向IEC提出制定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国际标准和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空白详细规范的标准提案,旨在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国际标准组合拳引导国际上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助力国内尽快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韦布观测挑战宇宙尘埃形成假说
星际尘埃产生于濒死的恒星,因而被视为星系演化的一个标志。人们认为在早期宇宙中碳这类较重的元素数量稀少。相反,较古老的星系如银河系,由于观测到对特定紫外频率光的吸收出现“驼峰”,则被认为有着碳尘埃粒——如芳香烃。英国科学家通过韦布空间望远镜观察到,少于10亿年历史的星系中存在碳尘埃。这些元素比氢和氦重,被认为是只有在超过130亿年的更古老星系如银河系中才有的特征。这一最新发现可能会挑战现有关于宇宙尘埃形成的假说。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