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第六届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1-03 17:44:26

  image.png

2023.11.3

  第六届进博会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

  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消息,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可覆盖本届进博会展前、展中、展后期间的全部用电量,也标志着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预计可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

  山西平遥出土唐代石质墓志,丰富世遗平遥古城建城史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月2日对外发布考古研究新成果,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平遥的一座唐代砖室墓发现一合石质墓志,志文内容实证明清平遥古城是在唐代平遥城基础上修建的,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建城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我国力争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为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

  工信部: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据工信部网站11月2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家对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团队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这一成果为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标志着,继全球率先发现新型双层镍氧化物超导体后,中国科学家又在其机理研究上做出领先成果。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发布《布莱奇利宣言》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于11月1日至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峰会发布《布莱奇利宣言》。《宣言》强调,人工智能的许多风险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因此“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与会国家和地区同意协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包容性”的前沿人工智能安全科学研究网络,以对尚未完全了解的人工智能风险和能力加深理解。

  行星撞地球,改变地球地幔

  美国科学家基于计算机模拟发现,约45亿年前古代行星忒伊亚和原始地球间的巨大撞击可能塑造了地球地幔的不同区域。据推测,这次巨大的、形成月球的撞击让忒伊亚的残骸深埋于地球地幔之中,这些发现或改进人们对地球和月球形成的理解。相关研究11月2日发表于《自然》。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

  近日,世界上最新、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成功点火,成为实用核聚变能源漫长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据《科学》报道,JT-60SA是一个由日本和欧盟共同合作建造运行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位于茨城县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内。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运行前,JT-60SA是世界上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一个目标是为ITER探索核聚变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参数,测试相关技术和操作要点。日本的JT-60SA和其他托卡马克装置一样,有着“甜甜圈”型的真空管道,外部缠绕着可产生磁场的超导线圈,腔体内部是炽热的电离气体云或等离子体,诱导氢原子核融合并释放能量。这台四层楼高的装置可将等离子体加热到2亿摄氏度并维持约100秒。

  END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