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前沿脑机接口技术可促进脑中风治疗
2023.12.5
我国成功发射援埃及二号卫星
12月4日12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埃及二号卫星。该卫星由中国和埃及联合研制,在轨交付后将服务于埃及国土资源利用、水利、农业等领域。
屈家岭遗址发现迄今我国最早水利设施
12月4日,据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消息,屈家岭遗址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收获,其中发现迄今我国最早水利设施。相关发现进一步揭示屈家岭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地。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陶洋介绍称,水稻等出土遗物及碳十四等测年数据显示,晚期坝的年代距今约4900—4800年,早期坝的年代距今约5100—4900年。相关专家现场考察认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
我国科研人员构建首个黍稷高质量泛基因组
历时十年持续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刁现民研究团队构建了首个黍稷高质量泛基因组和遗传变异图谱,发掘了139个黍稷重要农艺性状相关位点和基因,为未来黍稷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我国科研人员发展前沿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中风治疗
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消息,该所研究员张强率领团队聚焦前沿脑机接口技术,在脑中风治疗领域取得进展。张强介绍,脑中风是目前导致偏瘫、半身不遂、运动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兴的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实现对神经元放电行为、突触功能、脑神经回路的调控,促进大脑受损神经元与脑神经回路恢复。“该技术在设计神经传感电极、监测神经信号、神经调控和治疗脑中风方面取得了进展,在获取脑神经信息和治疗脑功能紊乱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张强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于2023年12月在国际刊物《先进材料》上刊发。
微塑料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微塑料(MPs)污染和溶解有机质(DOM)影响土壤质量和功能。然而,MPs对DOM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尚未阐明,这对保持土壤健康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MPs生态效应,需根据其与DOM的相互作用来考虑MPs作用及其相对贡献。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科研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土壤柱试验和吸附试验评估了环境相关条件下聚丙烯颗粒在调节土壤DOM含量变化中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了调节离子(Ca2+)强度变化在MPs-DOM系统中的动态竞争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我国科学家在硼自由基催化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汪义丰教授、傅尧教授和张凤莲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类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异构化反应。12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研究人员介绍,该工作不仅首次展现了硼自由基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强大功能,而且也将启发和推动其他主族元素自由基催化剂及其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发展,为手性功能分子的合成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催化模式。
福建泰宁发现60余只中型猛禽黑鸢集群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林业工作者在该县大金湖上空发现了60余只集群出现的“黑色大鸟”,经鉴定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据福建省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介绍,黑鸢是鹰科、鸢属的一种中型猛禽,常以单只或2-3只小群出现,60余只的大型集群在福建省内实属罕见。
世界最大的热核反应堆JT-60SA开始投入运行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12月2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已于12月1日在日本开始运行,向实现“人造太阳”又迈进了一步。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1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开始运行仪式。这台六层楼高的机器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市的一个机库中,由一个甜甜圈形状的托卡马克容器组成,其中装有加热至2亿摄氏度的旋转等离子体。欧盟能源专员卡德里·西姆森表示,JT-60S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并称其开始运行是“聚变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西姆森还表示,聚变有潜力成为本世纪下半叶能源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