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轮投入使用
2024.2.2
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轮投入使用
1月30日,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深远海大功率多功能综合救助船“南海救103”轮列编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正式投入使用。“南海救103”轮总长136.9米,兼有水面遇险人员搜寻救助、深远海遇险船舶拖曳救助等七大功能,填补了我国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的空白。该轮的正式投入使用,将有效处置应对各类海上突发事件,执行深远海遇险船舶、航空器搜寻救援等任务,为南海海上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提供安全和服务保障;参与全球海上搜救和国际救援行动,维护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对于保障我国南海海域海上人命安全和海上物流链供应链通畅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打印”出人工微血管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副教授李家文课题组提出适用于三维毛细血管支架高效构建的飞秒激光动态全息加工方法,用于产生三维毛细血管网络。该工作日前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并被选为期刊封面论文,相关技术获专利授权。研究人员介绍,该工作将为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血管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平台。
超越日本!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
1月31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的数据,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442万多辆。而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跨径超600米!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建成通车
2月1日,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也是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据了解,天峨龙滩特大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及其团队和广西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是国家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位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龙滩电站大坝上游6公里处,主桥为跨径超过600米的上承式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
江西发现命名9000多万年前恐龙新属种
据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消息,江西赣州发现命名了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的蜥脚类恐龙的新属种——腔尾赣地巨龙,对于研究这类恐龙在白垩纪的演化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负责此次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介绍,新的研究成果1月17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上。新发现命名的腔尾赣地巨龙是迄今为止该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为这类恐龙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装饰品揭示古欧洲文化多样性
法国科学家对欧洲格拉维特时期(约34000~24000年前)一些个人装饰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各地存在9个不同文化群体,其中3个的遗传数据有限或不存。这些发现展现了比过去认为的更为详细深入的文化地理学。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波尔多大学的Jack Baker和同事收集分析了34000年到24000年前134种不同类型的个人装饰物,来自西欧、中欧、东欧、伊比利亚和地中海地区的112个遗址。这些装饰物来自贝壳、牙齿(包括熊、马和兔的牙)以及其他原材料如琥珀等。研究者发现在整个欧洲个人装饰品存在稳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代表了9个不同的族群,其间有着文化驱动的边界。
飞虫趋光或因定位能力被破坏
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人工光可能会破坏昆虫相对地平线的准确定位能力,研究或有助理解为何飞行昆虫喜欢聚集在人工光周围。相关研究1月3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研究发现,昆虫有一种“背部光反应”,通过纠正自己的飞行路线来使背部朝向光源。对于太阳这类自然光源来说,这种反应能让它们保持准确定位地平线的稳定飞行路线。但人工光会导致它们对飞行路线进行不稳定和持续的修正,导致昆虫眩晕并出现人们认为的受到人工光吸引的行为。
手写比键盘打字更能增强大脑连通性
为了查明手写过程是否会增强大脑的连通性,挪威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研究了两种书写模式所涉及的潜在神经网络。发表在新一期《心理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手写比键盘打字具有更高的大脑连通性,这凸显了让学生接触更多手写活动的必要性。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