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今3192人因文物犯罪被批捕5020人被起诉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0-31 10:05:09

  中国网10月30日讯(记者 彭瑶) 最高检、国家文物局30日联合举行“依法惩治文物犯罪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介绍,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1451件3192人,起诉1785件5020人,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文物犯罪。

  针对文物犯罪多呈现链条化的特点,围绕文物交易纵向深挖关联犯罪,上追盗掘、盗窃,下查倒卖、销赃、走私,深挖幕后老板,实现全链条打击、一体化防治。引导侦查机关追捕涉案人员与查清涉案文物去向同步进行,积极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积极推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使被告人真诚认罪悔罪,主动上缴文物,减少国家文物流失。

  同时,重视数字模型的构建与运用,通过数据碰撞、数字画像精准追捕追诉漏罪漏犯,实现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转变,以数字检察驱动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质增效。通过非刑罚性处置措施织密处罚法网,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没收其违法所得的,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做好行刑衔接工作。

  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11402件,取得良好办案效果。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刑事+公益诉讼”机制,对于破坏文物行为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及时启动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注重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的衔接和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监督,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

  检察机关结合办案深入查找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形式,及时向文旅、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以“我管”促“都管”,防范和化解文物安全风险,有效预防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发生。针对文物犯罪中出现的地下文物交易活跃等新问题,及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拍卖行、古玩交易市场、短视频平台和二手交易网络平台等行业、场所、平台的监管力度,推动有关部门出台提高古玩艺术品交易领域门槛的相关规定,逐步推进交易市场源头治理,着力清除相关领域乱象。

  10月30日,最高检、国家文物局联合举行“依法惩治文物犯罪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新闻发布会。最高检供图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拥有57处世界遗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565家;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

  文物保护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制定修订实施《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出台实施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联合出台政策文件、联合部署专项行动、联合开展专题活动,文物安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部际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文物安全严防严打严管严治机制日趋完善。

  国家文物局推动31个省份全部将文物安全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安全责任不断强化;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2亿元,每年平均建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防护工程约400项,为一大批被盗风险较高的古文化遗址、帝王陵寝、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安装配备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等安全防范系统和设施设备,文物安全防范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开展安全检查整治行动,近三年来排查整治各类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24万余项,挂牌督办整改突出风险隐患,着力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近日发布通知,为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到2026年6月结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根据普查结果,及时将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中国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