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办理公益诉讼案7526件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加快推进
中国网11月13日讯 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让爱无‘碍’共享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过去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26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26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497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9件;诉前磋商结案91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574件,提起诉讼73件,切实以公益诉讼之名,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支持。
张雪樵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经施行,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持续以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高质量发展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满足更多群体在更多领域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真正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范围向无障碍信息交流等领域深化拓展
无障碍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需求之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李东梅表示,无障碍环境建得好不好、能不能用,残疾人最有发言权,所以长期以来中国残联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2019年以来,中国残联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公益诉讼,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李东梅介绍,2020年初,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中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浙江省杭州市残联配合杭州市检察机关,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他们履职尽责,通过协同协作,各方主体积极整改,积累了经验。
2020年8月至9月,中国残联相关负责同志与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先后赴浙江省检察院、杭州市检察院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杭州经验,同时请浙江省检察院将专项监督拓展到全省范围,指导将监督重点向信息无障碍等新领域延伸。
此外,中国残联指导地方残联积极推进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立法时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司法保障重要手段写入地方立法,并与最高检共同努力推进公益诉讼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总的来说,通过公益诉讼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也为其他行业推进无障碍建设树立了示范,对于推进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李东梅说。
李东梅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普法宣传,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贯彻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保障人权的文明社会氛围。通过公益诉讼监督、媒体监督、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监督等多形式多渠道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法治的力量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效能。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工作过程中,注意总结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典型经验。此外,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范围向无障碍信息交流等领域深化和拓展。
重点对新建无障碍环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开展前端监督
行政机关是国家治理的责任主体,也是公共利益的第一顺位代表。检察机关通过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可以有效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张雪樵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监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优先、重点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其中,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监督事关出行安全便利且广泛受益的公共无障碍设施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积极改善残疾人集中就业就读无障碍环境,并持续整治无障碍设施被改变用途、非法占用、损坏问题。
在无障碍信息交流方面,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聚焦出行、办事、文化等公共场所信息无障碍建设活动中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助力应急救援调度系统完善,畅通语言、听力障碍群体生命呼救渠道,保障信息双向交流无障碍;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督促消除智能手机带来的“数字鸿沟”,督促解决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等涉及生命健康的用药安全问题。
在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实现共享公共服务。督促行政机关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公共交通、教育考试、医疗卫生等进行无障碍服务改造,消除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障碍,保障残疾人、老年人能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产生活。
“此外,加强预防性公益诉讼,将监督重点前移,重点对新建无障碍环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开展前端监督,预防无障碍设施违规建设并投入使用,督促落实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防止补做、返工、重建造成国有财产浪费,从源头消除公益遭受侵害的风险。”张雪樵说。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