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让群众评判 济宁市城乡社区“四位一体、五制运作”模式取得实效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1-30 15:34:21

 图片9.png

2021年11月19日,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岳根才在嘉祥县视察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现场

图片10.png

2021年7月28日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柳行社区“流动的茶桌”民主议事现场

  中国小康网11月30日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乡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针对城乡社区治理群众参与率低、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打造了“四位一体、五制运作”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达99%。

  “四位一体”,不断夯实城乡社区治理根基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精细化服务为手段、以组织队伍为保障”,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的领导,围绕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建机制、出实招,打造高素质基层工作队伍,做实做优精细化服务,筑牢了城乡社区治理基础。

  以党建为统领。将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市对县基层党建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压实县乡党委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创新“三本一册”模式,“四议两公开”、“五议一备两公开”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全市城乡社区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由党组织研究后按程序决策。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完善诉求征集、全程追踪、督办促办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在村(社区)设立调解室,运用民主协商、“五老议事”等形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城乡社区党组织联建,抽调1330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派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1148名市直机关党员组建105支先锋队驻社区,架起了一座座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全市选派2.5万余名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收集民意、回应群众呼声。

  以精细化服务为手段。探索建立城乡社区服务标准,在全市357个城市社区、867个农村社区设立服务中心,汇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149项内容进驻。建立了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制度,实施一站式办理。整合社区教育、养老、商圈等服务保障要素,打造“一刻钟”生活圈,搭建居民文娱平台,连续17年开展社区“邻居节”。

  以组织队伍为保障。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参照机关事业标准落实社区工作者补贴,打造了一支年轻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任城区、嘉祥县、鱼台县等还创新“两长制”,在城区推选单元长、楼长,在农村推选包户巷长,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分级开展培训,今年已累计举办216期,培训22983人,培训率达到95.9%。

  “五项机制”,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走深走实

  健全完善“工作规范化运转、减负增效、‘三治’融合、扩大参与、监督制约”五项机制,紧紧抓住城乡社区治理主脉络,着力打通城乡社区治理各领域、全过程。

  工作规范化运转机制。将以村(居)务公开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规范化运转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第一要务,纳入市对县综合考核。在村(居)务公开方面,连续17年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日”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五议一备两公开”,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全年开展9160次,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得到解决。建立健全由村(社区)“两委”牵头、群众代表等参加的议事协商制度,今年开展各类协商活动2.6万次。

  减负增效机制。破解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摘除各类牌子12万个。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5类15项,依法协助党委政府事项6类17项,为社区事务“瘦身”减负。规范出具证明事项,建立权责清单,界定应开具证明事项8项,负面事项20项,有效破解“社区万能章”。推行“一窗受理、全能服务”模式,实现“只找一个人,可办所有事”。

  “三治”融合机制。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实现“1+1+1>3”的效果。规范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事项,完成了新一轮村(居)规民约、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订。连续20年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小微权力6类65项,规范权力运行。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社会组织作用,深化移风易俗,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实施村(居)民积分制度,深受群众欢迎。

  扩大参与机制。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各类组织、各方力量“跟着干、抢着干”,最大限度汇聚治理资源。多元化开展志愿服务,全市登记志愿者151万人,占居民总数的18%。持续为村(社区)培育资源,激发工作活力,先后引进全省知名社会组织92家,培育本土基层草根组织2800家,支持优秀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监督制约机制。在内部,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制订职责清单,建立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有效衔接机制。每半年进行村“两委”干部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今年“民主日”活动上,2.2万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向13.2万名村(居)民代表汇报工作、接受评议。在外部,建立督查、检查、暗访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倒逼城乡社区治理走深、走实。

  “让群众评判”,保障城乡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济宁市牢牢把握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这条主线,逐步建立起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村(居)民代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到群众家中“听民声、办实事”,以实际行动收集民意、回应群众关切。在涉及基层的考核指标中,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在常态化督导检查中,不论是“四不两直”暗访、第三方测评等,都注重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把评判权交给了群众。(济宁市民政局 邹谨)

编辑:张志

作者:邹谨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