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
美好的村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越发整洁,农业生产更加绿色,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乡村群众留住了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不过,美丽乡村依然存在“美中不足”。持续保持优美的居住环境、推动解决农业生产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对此,专家、读者、基层干部纷纷来信,为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出谋划策。
清存量——
强化治理措施衔接整合
“村里的垃圾没人清理,路口路边也有不少垃圾,带来卫生健康问题,影响居民出行,也有损村容村貌。”去年12月,有网友留言反映山西临汾市翼城县中卫乡吴寨村生活垃圾清运问题。
收到留言后,翼城县有关部门立即督促中卫乡办理。经调查,中卫乡吴寨村垃圾清运员于当年9月份合同到期,加之疫情因素,导致该村垃圾没有及时清运。鉴于此,中卫乡党委责成吴寨村两委于元旦前开始进行村内垃圾大整治。同时,该村已召开会议,公开聘用垃圾清运人员,确保日常卫生保洁运转。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涉及清理、收集、转运、处理多个环节。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绝大多数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维护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有的乡村因资金不足,无力配齐清运设备和人员,还有的因地域广阔、自然村分散等,难以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或只有少量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场,剩余垃圾只好简单填埋或焚烧,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
对此,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不便于集中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的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
有读者来信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持续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可以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农村垃圾处理。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对农村环卫实行服务外包,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杨忍建议,还应科学布设村垃圾收集点,并引导对农村垃圾进行简单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最大限度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和轻量化。
农村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重要内容。据了解,我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还面临不少难题:底数不清,分布面广且较分散;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技术支撑力量薄弱;管网建设不全,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落后等。
“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一方面必须与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污染、改厕等治理工作统筹推进,强化治理措施衔接整合。另一方面,应根据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合理制定清淤疏浚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说。
有专家建议,应注重通过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退田还河还湖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推进水体水系连通,增强渠道、河道、池塘等水体流动性及自净能力,促进农村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
据悉,生态环境部将牵头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国家监管清单,优先整治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在农村河流湖塘分布密集地区,进一步核实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加强动态管理。
减增量——
提升污染物处理利用率
“我们村一家养殖户有60多头牛羊,平时臭气熏天,遇到下雨天粪水便会流到田里,污染环境”“有村民用老房子养猪,粪水随意排进沟里”……在读者来信和网友留言中,关于农村畜禽粪污类的反映为数不少。
畜禽粪污用好了是资源,处理不当又成了公害。农业农村部2021年印发《规范畜禽粪污处理降低养分损失技术指导意见》,提出要规范畜禽粪污处理,降低养分损失,促进种养循环,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并为畜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了10种关键技术支持。
“提升粪污利用率,技术支持很关键。应当积极鼓励粪污资源化利用专业机构持续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装备,破解粪污利用转化瓶颈,提升附加值。”杨忍说。
“一些大型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污数量巨大,必须进行重点规范。比如,定期对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情况进行检查,跟踪监测粪污处理率等数据指标。同时,加大对养殖散户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督促其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广东惠州市读者蒋文彬建议。
秸秆的处理也存在类似问题。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利用量6.47亿吨,综合利用率达88.1%。但秸秆回收利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打好捆的秸秆,应该联系哪个部门拉走?”“秋季的秸秆粗壮量大,只能放到地头、农道两侧,不知该咋处理?”在读者来信、网友留言中,不少农民群众反映不知道秸秆如何处理、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处理。
对此,黄波表示,秸秆利用各地差异较大,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推行秸秆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等科学还田措施;另一方面,应建立畅通有效的秸秆回收渠道,使秸秆离田利用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
不少读者反映,由于秸秆量大、运输困难,对于秸秆的无害化利用,应当由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指导支持,不能“一禁了之”。要把秸秆综合利用长久推行下去,关键还是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给予农民充分的支持帮扶,真正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各地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探索实践。在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有专业收储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农户省去了下田收割捆扎的劳作,还可通过销售秸秆赚钱;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温春镇,由农民合作社统一购买旋耕机,对秸秆进行翻埋还田;在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由农业合作社购买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并按照品质优劣分别销售给养殖场、肥料厂、发电厂。由此可见,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秸秆回收利用问题确实是一条有效路径。
农膜污染问题,也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都在推进农膜的科学使用回收。一些地方通过提高残膜回收补贴、加大农资市场打假力度等,降低残膜回收难度,提升农膜回收率。
“农民不愿意使用可降解地膜,很多时候还是出于成本考虑。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聚合科研力量,研发新型可降解农膜,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普及率。”杨忍说,同时也要加大对农膜回收企业的扶持,鼓励农膜回收机械化。
建制度——
明确责任,带动群众参与
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在人口集中区、主要养殖区和种植区等,加密布设水体质量监测点位,基本实现监测点位区县级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排放和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等进行监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强化监测监控”作为保障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详细规划。
“农村污染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管监测,应当加强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江西九江市读者王萍认为,“有关部门要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场污染排放和黑臭水体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效制定解决对策。”
“环境监测不只是对排污行为的监测,还应当是对水质、土壤、病虫害等的长期监测。”黄波介绍,“比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可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通过建设一批智能化、自动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可以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与此同时,各地还出台规章制度,细化村居环境治理工作,明确部门具体责任,并建立台账,定期考核,让群众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扛起责任。比如,广西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度跟踪制度和考核制度,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考核评估,并公布各市考核结果,督促指导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推进。
“农村环境治理,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避免九龙治水、多头治理。”黄波表示,必须明确处理主体责任部门,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责任包村定点到人,才能形成合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专家表示,持续整治村居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山东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双堠村,道路绿化排列规整、蘑菇大棚整齐划一、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村里能有这变化,离不开党员带头、村民努力。我们将村域划分成若干环境整治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发动党员带头,带动村民参与各项治理工作。”双堠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升说,村里通过建立完善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户卫生评比等制度,发动群众共建美丽乡村。
如何发动群众参与治理?读者、网友纷纷建言:“设立村民小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在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黑臭水体沿岸随意倾倒、填埋垃圾行为”“每月组织一次村民志愿行动,清洁卫生,共同维护村居环境”“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就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办法”……
“村民才是美丽乡村的主要建设者,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转变观念,提升环保意识,才能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贯彻环保理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升村居环境整治的效果。”杨忍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