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建设的“百丈碳索”
中国小康网5月30日讯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与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人民政府在半山村举行了《半山村碳中和发展白皮书》发布仪式,这也是半山村继低碳村规民约、低碳家庭评定标准等举措后的又一探索。《半山村碳中和发展白皮书》作为全国首个村级碳中和发展白皮书,其发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百丈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行动方向,还可以为百丈镇实现碳中和提供决策依据,为百丈镇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图:《半山村碳中和发展白皮书》发布仪式
群山涌翠,竹海茫茫,百丈镇位于余杭区西北部,是“浙江的毛竹之乡”。近年来,百丈依托自身高达86.5%的森林覆盖率、5.5万亩的竹林面积等自然资源优势,走实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路径。2021年8月,百丈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该镇紧紧围绕“科学方法算碳、科技赋能管碳、绿色生产(生活)降碳、森林经营增汇”的总体思路,以政府、居民、企业、供应商、社会五赢为目标,聚焦碳排放和竹林碳汇,在绿色低碳环保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低(零)碳乡镇建设模式探索,致力于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乡村示范带,为全国山区乡镇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全国首创村级尺度年度碳排放测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来自杭州市、上海等地的游客挤满了百丈镇的各个乡村。数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百丈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4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62%、386%,创下历史新高。
“村里的民宿和露营基地早在五一前2个月就被抢订一空,现在就连周末也是一房难求,农家乐基本爆满。”半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勇兴奋地说道,“城里的游客主要看中的还是我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说明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生态立村发展之路没有走错。”
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号称“中国毛竹第一村”,村里漫山翠竹,松杉夹道,涧水逶迤,除了满目皆是美景,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零碳村”。
整个村子一年来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还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公共汽车村域内行驶里程是多少?村民私家车汽油使用量是多少?这些问题在半山村于全国率先开展的村级尺度碳排放碳汇测算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2021年,在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半山村首创村级尺度碳排放碳汇测算,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2020年和2021年半山村已连续两年实现碳中和,还有多余的14601吨碳汇可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村”。经过半山村的试点之后,目前,碳排放碳汇测算已覆盖百丈全镇6个村。
图:王懿祥教授团队在半山村做碳排放测量
在建设“零碳村”的基础上,王懿祥教授团队还引导半山村编制了零碳版村规民约,进一步推动半山村的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建设。
“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充分结合半山村乡村振兴、“零碳村”建设、竹林碳汇等发展方向,号召村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何勇说。
根据规划,半山村还将持续推进个人碳账户数字系统建设、零碳民宿/村居/花园/步道、零碳自然生活节等,将零碳理念融入到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的方方面面,努力打造一个零碳、环保的未来乡村生活图景……
以低碳产业探索生态价值转化
作为“浙江毛竹之乡”,百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百丈毛竹独特的品质。一直以来,竹产业都是百丈重要的富民产业,然而近年来,竹材料价格下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导致百丈毛竹产业遇到发展困境,竹农收益逐年下降。
图:百丈竹海
为破解竹产业发展困境,百丈积极开展毛竹林经营权流转、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等工作,让万亩竹林成为低碳发展的致富林。
从去年开始,百丈镇泗溪村率先启动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工作,目前该村7051亩竹林规模流转已全部完成签约,一步步将“寡材林”转变为“致富林”。
“村集体每年可收入60万元。村民总受益户数达400多户,户均增收达1780元。”泗溪村党委书记张再松说。像泗溪村这样,在“三权不变、林地用途不变、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探索“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国乡合作、统一经营,利益共享、兴林惠农”多方参与机制,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实行规模流转激发竹林活力,目前这样的模式正在全镇推广。
与此同时,通过碳汇交易,让竹林里的新鲜空气快速、持续地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也在百丈镇“照进现实”。
从去年开始,百丈镇积极开展竹林碳汇经营项目开发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研究所及第三方科技公司签订项目开发协议,探索竹林碳汇增量的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量的市场交易,推动全镇5.5万亩竹林碳汇项目上市交易,构建竹林低碳发展新格局。
“竹林碳汇改革也有着很强的可行性,竹子是速生、再生植物,6年便可利用,竹林的碳汇能力非常强,大约是杉木的1.4倍,热带雨林的1.3倍,百丈是‘浙江毛竹之乡’,有着推动碳汇发展的先天优势。”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介绍道。
据浙江农林大学测算,百丈镇的毛竹林碳汇经济效益约达1000余万元。预计未来三年内可实现竹林碳汇增量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碳储量的市场交易,是百丈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的重要支点。
为提升竹制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去年12月,由王懿祥教授团队开发的毛竹笋碳标签在百丈镇正式启用,通过把毛竹笋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图:百丈竹笋碳标签
百丈竹笋碳标签也是全国首个毛竹笋碳标签,消费者购买百丈毛竹笋,买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还有百丈的生态资源价值,毛竹笋含碳量有效转化为品牌含金量,竹农由此获得生态红利。
探索低(零)碳乡镇建设模式
除了在“竹林碳汇”上“大做文章”之外,百丈镇持续擦亮绿水青山的金名片,打好环境保护持久战,加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环境扩面提升工程。2022年,百丈全镇8条“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完工,同时创新建立农村建房驻镇规划设计师制度,完成全镇有效房屋设计106件,不仅为村民节省房屋设计费用约80万元,还有力提升了农户建房的整体风貌。
此外,百丈镇与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合作,探索百丈全域的电力能源托管模式,对其公共建筑、照明路灯等设备开展全域碳排托管,同时对百丈镇现有能源系统及公共用能设备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公共照明节能改造490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座,7家特色民宿累计配置16个充电桩,减少碳排放6780吨。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全镇每年可实现5-10%的整体能耗降低。
除了对电力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外,百丈镇聚焦“科技赋能管碳”,打造“碳碳管家”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一套碳清单全程可视化监测系统,对镇、村、企、户的电能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控制碳排和提升碳汇能力。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前不久,百丈镇发布2021年度百丈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成功核算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总量约22.01亿元,展现了生态资源的无限潜力。
图:百丈竹海
看不见的生态价值如今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未来,百丈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以低(零)碳乡镇建设为抓手,以GEP核算数据为参考,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探索推进碳中和新路径,重点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乡村示范带,为全国山区乡镇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和做法。”陈时忠说。(张子娴)
编辑:吴小敏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