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伏天有40天!别错过这个“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7-06 16:34:35

  三伏天,一年当中暑气最盛的时节。俗话说:“热在三伏”,高温湿热的天气会在“三伏”期间频频出现。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7月份的到来也标志着盛夏正式拉开序幕了。那么,2020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呢?怎么计算三伏天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超长版三伏天即将来袭

图源:网络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中医术语中的六邪致病论:所谓六邪,也称为六淫、六气,即是风、寒、湿、暑、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今年三伏天一共四十天,属于加长版,更加要注意!初伏是公历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7月26日到8月14日,这也是最热的时候;末伏则是8月15日至8月24日,然后气温就开始逐渐转凉了。

  头伏6种饮食习俗:

  1、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煮饺子时,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开水下入饺子,当水第1次沸腾时,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酷暑三伏,这些禁忌不能犯

  01忌贪凉,祛湿养脾

  《黄帝内经》说:“病起于过用,需防因暑取凉。”电扇、空调有助于人们防暑降温,但是过度贪凉,反而损伤阳气。中医理论认为,湿气通于脾。三伏天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很重,皮肤就会有所反映。年轻人长痘,小儿湿疹、痱子等,大多是湿气淤积引的。

  02忌生冷,控制饮食

  中医营养学认为:“多食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饮食不宜过凉,因为寒凉极易损伤脾的阳气。三伏天最容易“病从口入”。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03忌潮湿,适度通风

  三伏天,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让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清爽。夏天家里常开空调,若不勤开窗、多通风,很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因此,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关于“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秋冬季或在秋冬季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如:咳喘、过敏性鼻炎、关节冷痛僵硬、体虚易感等,多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及明显季节性的特点。

  “夏治”是指夏季三伏天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即借用自然之“热”、灸贴之“温”、药物之“辛”,而达到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借阳气隆盛之势,对冬病辅以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天易诱发或加重的疾病得以减轻或治愈,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但不限于三伏灸贴、伏针、火龙灸、药膳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灸法(脐灸):通过灸火的热量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穴位(肚脐,又名神阙)及所在经络的传输,以温阳祛寒,温通经脉,平衡阴阳。

  三伏贴:该疗法将“冬病夏治”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天灸”相结合,在夏季三伏天施行穴位贴敷,是用以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病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督脉灸:从大椎穴至腰阳关,在两侧膀胱经和督脉上,铺洒督灸粉,再覆生姜泥,其上点燃陈艾绒,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之功效。

  此外,还有针刺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中药熏蒸、中药内服、养生功法等。

  (中国小康网综合媒体报道)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媱阅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