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原来都是月亮“惹的祸”
1月10日,“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据悉,农历龙年的除夕为2024年2月9日,这可是“近几年最后一个年三十”,因为从2025年开始直到2029年,连续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这些日子分别是: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2029年2月12日。其实,细心翻看日历也可以发现,2022年的除夕也是腊月二十九,并没有“大年三十”。
这是为什么?大年三十去哪儿了?原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据介绍,中国农历历法,是根据月相的圆缺变化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的,在天文学上被称为“朔望月周期”。
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所在日为农历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
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同时,为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月有多少天呢?中国的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的那一天为每月的初一,这样相连两个“朔”之间的天数就为一个月。
腊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见,大约3至5年就会出现,有时甚至连着几年都会出现。比如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不过,由于平均月长稍多于29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现的次数要稍多于小月。举个例子,农历辛丑牛年的腊月初一(公历2022年1月3日)至农历壬寅虎年的正月初一(公历2022年2月1日)之间恰逢小月29天,所以农历壬寅虎年前一天的年三十就被“省略”了。
“朔日的确定是根据月亮和太阳的真实位置来确定的,而且朔望月周期本身也长短不一,所以年三十时有时无并无明确规律可循,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表示,虽然年三十会“消失”,但不管是腊月二十九还有腊月三十,作为传统节日的除夕却一直都在。
据央视网 华商网 成都商报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