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 戳破APP付费订阅的“千层套路”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03 11:14:15

  “因为想用一个滤镜,下载了一款修图App软件,软件页面显示‘7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我以为开通7天内免费,其间取消就不收费了,结果被直接扣了一年会员费98元。这叫什么免费试用,这明明就是买一年会员赠送7天。”近日,某些App以“免费试用”“低价享用”为名,诱骗消费者订阅高价收费服务乃至直接扣取费用的做法引发关注。其中,有的App点击免费试用后即默认包月包年套餐;有的低价试用并宣称低价续费,结果续的是高价套餐。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被骗的消费者若想维权退款,却往往难上加难。(《法治日报》4月1日)

  一直以来,以低价或免费体验为诱饵,吸引用户订阅长期服务,都是App常用的促销手段。这种做法,寄望于通过先向消费者提供体验,培养对方的使用需求,为其后续成为长期订阅用户做好铺垫。

  如果一款App在进行此类促销时,充分尽到了向用户说明收费方式的义务,并为用户提供了通畅的取消订阅渠道,其实并没有什么违法失德之处,反而还能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然而,有一些App的运营者却动起了歪脑筋,把好好的优惠促销变成了专坑消费者的“陷阱”。之所以说这些App是“陷阱”,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去的。他们要的就是消费者在稀里糊涂之间,因为疏忽大意“被动花钱”,失去对消费的自主选择权。

  一款高质量、高水平的App,应当用其功能与服务打动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体验之后自愿付费订阅,而不是想方设法给消费者“挖坑”,“能骗一个是一个”。消费者本以为可以“薅”商家“羊毛”,结果花了大钱不说,还得不到什么优质服务,对此,唯有强化市场监管,依法依规对欺骗消费者的企业加以惩戒,并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维权支持,才能净化网络环境,让消费者使用App时用得放心。

  在设置“陷阱”时,涉事App为了规避责任,往往不会明目张胆地对用户说谎,而是会使用各种“障眼法”。比如,有的App把付费提示以极小的字号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闪而过,也有App故意使用含糊不清、不完整的表述,让用户被忽悠,还有App在冗长的用户协议中暗藏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给用户后续退款制造障碍。这些做法的本质,都是想要给其宰客行为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对此,有关部门决不能被形形色色的“文字游戏”迷了眼,而应洞见本质,戳破无良商家的“千层套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只有让“陷阱App”付出代价,才能让那些守法运营的App更有市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对此,正如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所建议的,相关部门应针对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服务制定较为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商家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确保条文清晰、具体,以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坚实依据。同时,也要有配套的执行细则,使执法部门能高效处置违法违规商家,为上当的消费者追回相关钱款。相信在多方合力之下,“陷阱App”将会越来越少,这样的事也将不再登上新闻媒体。


作者:杨鑫宇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