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防霾绿色供暖渐成主流 河北"拔烟囱"控煤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6-01-19 14:43:34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入冬以来,全国尤其北方地区几次遭遇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北方供暖致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原因之一。面对气象部门不断发出的空气质量预警,发展绿色供暖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做到“又绿又暖”,各省市地方纷纷出台绿色供暖新举措,一方面“拔烟囱”、淘汰小锅炉,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焦等方式严控燃煤;另一方面革新暖气供热技术,开展节能工程,使太阳能等绿色供暖方式渐成主流。

釜底抽薪 严控燃煤

东北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同为我国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2015年,河北省把集中打好“控煤”歼灭战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加快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关停取缔实心黏土砖瓦窑、“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仅张家口一市淘汰燃煤锅炉616台。河北积极发展集中供暖,淘汰分散燃煤供暖,目前已落实建设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有13个,预计2017年采暖期前可新增供热能力1.6亿平方米以上。

2015年12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黑龙江省低质燃煤锅炉改造、小锅炉淘汰工作。经研究决定,2017年供暖季结束前,黑龙江省所有供热企业和其他燃煤主体全部改烧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坚决完成全省低质燃煤锅炉改造、小锅炉淘汰任务。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完全替代1700万吨低质煤需要总数10多亿元的锅炉改造投入。

坚决淘汰低质燃煤锅炉和小锅炉,去年辽宁沈阳共有3个煤改气、4个煤改电试点工程投入使用,覆盖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据负责此次清洁能源改造的沈阳绿色环保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方宁介绍,这7个试点工程,供暖期间可以减少燃煤消耗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84吨、减少烟尘排放600吨、氮氧化物90吨。

煤改气、煤改电之余,2015年山西省太原市在各大城区推广一种新的被称之为“绿焦”的清洁燃料,11万台农村小型锅炉将用它来代替原煤。这项新技术由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使用催化助剂,高温固硫等方法把低价劣质的原煤制成燃点低、污染小、燃烧充分的洁净焦炭。经过了小焦炉试验、单孔试生产、批量生产,最终产品结果能满足环保局的指标要求,其中主要的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了60%以上,粉尘的排放量减少了96%以上。”据悉,2015年冬季民用洁净焦炭已推广辐射到太原市各大城区的330个村,这也意味着太原市68万村民告别了劣质原煤取暖。

革新技术 绿色供暖

受供暖期污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冬季天津空气质量警报频响。针对此,2015年天津市在供热工程建设中引进应用新型节能环保的全预混冷凝供热技术,并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实施示范工程。据介绍,该技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仅为传统供热技术的十分之一,且比传统供热方式更加节省燃气、电能和水源。据悉,全预混冷凝供热技术的引进,可以解决传统供热方式遇到的问题,其锅炉本体占地面积小,不到传统锅炉占地面积的一半,锅炉运行效率高,可达到108%,且可多台并联实现分布式供热,不受锅炉房面积及施工的局限。同时,不用破路铺设管道,省去了大量的安装铺设工程。这种全预混冷凝供热技术可节约天然气20%以上,综合运行成本较传统供热方式减少30%以上。同时,该供热技术以清洁环保的天然气或煤气为燃料,利用全预混低氮燃烧技术,使得天然气几近完全燃烧,大大缓解城市空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污染,而且其独特的冷凝结构可以将高温烟气中的水气充分利用。

太阳能等绿色供暖方式近年来也大行其道。例如,2015年山东省昌乐县推行太阳能等绿色供暖方式,相比传统燃煤锅炉,太阳能供暖不仅节约了能源有效减少了污染排放,室内的温度也能维持在18度左右。据悉,太阳能的利用首先可减少建筑供热消耗量的30%;其次楼内昼夜温差小,人体舒适感较强;再次太阳能比较经济,一次性投入,平时只需做好维护;而且这种能源绿色安全卫生,遇阴天或阳光照射不足时,启动天然气辅助热源,仍可做到全天候供暖。

实现“绿色智能”供暖也依赖于现有供暖体系的改造与配套节能工程的实施。以甘肃兰州皋兰县为例,2015年,该县总投资6375万元,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8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对已达成协议的90栋楼进行了三项改造,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县城南部新建小区也全部安装供热分户计量表,开展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完成住宅小区分户计量改造62.5万平方米。这些“绿色智能”供暖工程不但温暖了3万多县城居民的家,还洁净了皋兰城市的天空。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水平,皋兰县还投资1.1亿元,相继完成了县城南部新建供热站、一中供热站改造、三川口供热站建设项目,投资4675.23万元建设供热能力50多万平方米的县城中心集中供热站项目,目前都已投入使用。

作者: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来源:人民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