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十三大 贵州代表畅心声 | 共论“乡村振兴有‘她’在”·潘丽章:将特色民族手工业发展与体育、旅游有机结合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0-26 09:27:04

  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女十三大)在京召开,贵州40名各界代表(含一名下选代表)共赴芳华盛会,凝聚巾帼之智,为中国妇女发展建言献策,彰显巾帼之志,为中国妇女事业进步添砖加瓦。

  过去5年,贵州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突出成果,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中积累经验。在这不平凡的5年中,从和谐小家到建设大家,从产业提质到思想提升,铿锵玫瑰绽放在一线,立下新时代新功劳。时逢中国妇女十三大召开,贵州妇女代表带着过往经验与成果集中展示,共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话题背景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国发〔2022〕2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贵州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的奋进之路上,贵州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一线,作出非凡贡献。 在中国妇女十三大召开之际,黔东南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丽章,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中敏,铜仁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石阡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明,分别根据各自工作经验,共论贵州乡村振兴中的点滴故事,展望未来乡村发展的幸福图景。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潘丽章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潘丽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黔东南州是贵州民族特色手工产业聚集地,也是近两年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的发源地。请从妇女工作的角度,谈谈如何将民族特色手工产业与旅游等产业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

  潘丽章:我们紧紧围绕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锦绣计划”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多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以“锦绣计划+”模式整合资源向“苗绣”产业倾斜,实现了妇女民族特色手工产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从观赏展示收藏物品向实用商品转变,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模式转变的“三个转变”。有效带动30余万名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铺就乡村振兴锦绣之路,“绣、染、织”全产业链“产业大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让“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

  潘丽章:过去五年,我们获得贵州省锦绣计划培训项目166个,培训绣娘2000余人。获得全国、省级巧手致富(脱贫)示范基地、锦绣计划创意设计示范基地、智慧锦绣“三基地”等项目共100余个。在凯里学院、黔东南职院建立民间工艺品创意工作室,着重推行师徒制为主“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州有民族工艺品企业(合作社)6221户,绣娘14.17万人,重点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超过30家,规模以上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2家,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160家,1300多件精美的锦绣计划妇女手工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陈,建成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台江民族刺绣示范园等示范基地,并以丹寨万达小镇、西江景区、肇兴侗寨等特色街区为重点展示销售窗口,不断提升贵州民族产品影响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作为中国妇女十三大的代表之一,您将如何继续提升黔东南州妇女工作?

  潘丽章:中国妇女十三大的召开,为我们擘画了新时代中国妇女伟大事业新蓝图。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州200万妇女感恩思进,感恩奋进,牢记殷切嘱托,对标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提高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助推家庭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我们将结合黔东南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让把民族文化,体育文化,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黔东南成为呈现贵州锦绣之美、生活之美、奋进之美的靓丽名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白静
来源:贵州省妇联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