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推进清洁供暖改善大气环境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1-24 15:25:11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记者哈丽娜)寒流来袭,气温骤降,中国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供暖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地区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取暖,有效改善了城乡大气环境。

8.jpg

这是11月16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乌海市第八中学餐厅屋顶的光伏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居民李成琴的家,顿觉一股暖意,李成琴和家人正坐在干净舒适的客厅里喝茶看电视。

  “今年家里安了电取暖设备,用的是风电,只要轻轻按下开关,不到10分钟家里就暖和了。”李成琴说。

  记者在李成琴家的厨房里看到一个小方形铁柜,这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的蓄热式供暖设备。它能将风电转化为热能进行储存,通过配套系统为居民供热,10分钟内就可以把室温提升3-5摄氏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4.5摄氏度以上。最主要的是用电取暖干净,屋里屋外没有烟尘和焦炭味了。”李成琴说。

  农牧区人口占内蒙古总人口的31.8%。过去,没有集中供暖条件的农牧民主要靠烧煤取暖,不仅温度不稳定,还会造成大气污染。2022年,内蒙古设立清洁供暖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6亿元推进清洁供暖工程。

  2022年,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开发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在陶尔庙嘎查建起光伏发电站,把光电源源不断地送到牧民家里,帮助牧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陶尔庙嘎查牧民敖特根巴雅尔说:“过去,冬季烧锅炉需要5吨煤炭,屋里屋外乌烟瘴气。自从用上光伏发电取暖后,彻底告别了以前‘烧煤倒灰’的日子,减少了开支,家里还干净。”

9.jpg

2023年3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光伏发电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目前,陶尔庙嘎查共实施“煤改电”采暖239户,电采暖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一个供暖季可节约标准煤901吨,减排污染物2716吨。

  内蒙古地域辽阔,风光资源丰富。在农牧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告别小煤炉,享受风光取暖的“绿色温度”。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中心城区、县城区也在积极推进清洁供暖工作,利用更多的热源代替煤炭供热。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的重点工程——热电联产供热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这个项目在今年2月初开工,从距离呼和浩特市区60多公里外的托克托电厂输送热源,汇入呼和浩特市城区,为中心城区市民提供冬季供暖。

  据介绍,项目总投资70.45亿元,建设长输管网68.4公里,是目前国内输热距离最长、单体供热管径最大的工程。项目达产后,每年可节约燃煤113.2万吨,节约天然气67536万立方米。

  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公司副总经理于力介绍,大力推广清洁供热,不仅有助于降低供热成本,也能让居民在拥有温暖的同时尽享环保红利。呼和浩特市将通过推进热电联产、冬季清洁取暖等项目,为居民供暖提供更多便利。

作者:哈丽娜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新华社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