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大山显忠诚
冬日暖阳驱散了笼罩鹦哥岭的云雾,阳光穿过茂密的丛林洒在武警海南总队儋州支队执勤六中队营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鸟叫虫鸣,已服役12年的老兵凌志强,手握一根两米长的木棍,踏上了军旅生涯最后一趟执勤路。
头顶是陡崖绝壁,脚下是幽谷激流,这条日夜巡逻的十里山路,凌志强早已熟记于心。两年前,作为驾驶员的凌志强,因上级配发巡逻车被调到中队,时任指导员杨兴科带领他与其他新入队战友,在这里一边熟悉巡逻路线,一边开展入队教育。
“自1972年中队组建以来,官兵一直扎根深山、艰苦奋斗,忠诚守卫着目标单位,‘一棍两人十里路’是我们巡逻的日常。”杨兴科介绍,大山深处环境十分恶劣,执勤哨兵除了自身的武器装备,还会携带驱赶野兽蛇虫的木棍、清洗伤口或冲制解毒剂的水壶,以及装着雨衣和药品的挎包。
有战士曾经计算过,两年执勤走的路程大概有两万五千里,加上山路崎岖费鞋又磨脚,大家常常是“两年一趟长征路、两月一双解放鞋”。
沿着溪流一路而上,新兵们来到位于山谷尽头已经不再使用的20号哨所,哨楼悬在溪沟旁,与10多米高的瀑布对峙。20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一个长期驻扎的备勤点,官兵每周轮换一次。当时建设资源匮乏、经济条件落后,官兵自己动手建楼造林、修墙铺路,甚至在山谷中开辟了一块器械训练场。1997年,20号哨所被总队评为“优秀哨位”。
“满目大山茅草房,苍蝇娱蛤山蚂蝗,还有毒蛇爬上床……面对如此环境,大家不比艰苦比奉献,长年累月坚守在执勤第一线。”老哨楼内,杨兴科介绍陈设的床铺桌椅、运送物资的“二八大杠”,通过墙上挂着的一个个展板,讲述老兵忠诚奉献的故事,洗礼着每一名新兵的心灵,也让已经当兵10年的凌志强下定了“尽职尽责、再立新功”的决心。
后来,凌志强依托驻地交通条件锤炼出了过硬的山路驾驶本领,在没有驾驶任务时积极参与站哨执勤,在执行重大任务时带头冲在一线,成为中队的骨干之一,他的名字出现在了中队荣誉室的“风云人物榜”中:“凌志强在任务中表现突出,平时能够很好完成本职工作,发挥了警士模范带头作用。”
2007年,目标单位进行安全升级改造,20号哨所不再需要人员驻守。官兵们在撤哨时一致同意,把“深居大山显忠诚”的哨训写在了哨楼旁的宣传墙上,并约定每年老兵退伍时把字描红一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队开展教育的场所,激励着一批批来队官兵。
当天,凌志强与巡逻搭档万龙最后一次来到20号哨所,两位老兵一笔一划地把哨训墙上“深居大山显忠诚”7个字再一次描得鲜红。
“忠诚是什么?”前不久,已到大队任职的杨兴科回到中队,在哨训墙前组织官兵展开了一场关于忠诚的教育课。
一级上士张彬上台讲述了自己12年前初来中队时的感受,由于环境恶劣,当时他一刻都不想多待,盼着两年服役时间早点结束,退伍回家。
刚开始站哨时,张彬被蚊虫不停地叮咬,湿气闷得他喘不过气,几天下来身上起了好几片疹子。夜间巡逻途中,他遇到了一条粗壮的眼镜蛇盘踞在路上,吓得他不敢乱动。只见身旁与他一起执勤的班长冯云亮,从容地走上前,用木棍将毒蛇轻轻挑开,继续带着张彬前进。
“班长,山里条件这么艰苦,你为什么能在这里待这么久?”巡逻路上,张彬好奇地问班长。
“一开始感觉苦,但时间久了就扎下了根,舍不得离开了。”冯云亮说,“当年琼崖纵队就在我们身后的大山里打游击,他们坚持了23年,终于升起了海南岛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通过学习当年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在连队老兵的耳濡目染下,年轻的张彬逐渐明白了忠诚的含义,坚定地选择留在部队。现在,他保持着五项中队军事训练纪录,身兼多个训练课目教员,所带应急班更是叫得响、拉得出,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中队的一把“尖刀”。
2017年2月,张彬在协助公安机关抓捕涉黑团伙时,虽然提前得知犯罪嫌疑人可能携带武器,但是他在抓捕过程中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破门而入,第一个冲上去控制嫌犯,与战友一起圆满完成了任务。
“‘深居大山显忠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一代代官兵的精神体现。”教育活动最后的讨论环节,杨兴科总结说,“对于我们来说,当好‘忠诚卫士’就是要积极投身练兵备战,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守护一方平安。”
近年来,中队圆满完成重大警卫、打黑除恶、抢险救援等任务,连续27年保持先进,10次被评为“标兵”,2019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21年被表彰为“武警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
“列兵同志,我已圆满完成最后一班勤务,即将离开坚守的哨位。希望你能继续守卫目标安全,守护驻地稳定!”结束两个小时的执勤任务,凌志强眼含热泪,把手中的木棍郑重交给接哨新兵。
新兵王尔向老兵敬礼,庄严承诺:“老兵同志,请你们放心。我们会沿着你们的足迹继续前行,执好勤、站好岗,扛起使命和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甘剑 毛文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1月11日 06 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