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枢纽+网络” 畅通“微循环”助力“过路经济”变“落地经济”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22 15:39:16

  央视网消息:交通运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率约为79%、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7.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5万公里,民用机场254个。越织越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高等级航道建设有力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2023年,我国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1000公里,新建高速铁路1700公里,新建包括改扩建高速公路超过7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增加了两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360公里。2023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3.6万亿元,我国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多方式”的立体网络。

  在江淮运河派河口船闸,从河南周口运输玻璃加工原料的货船正在等待通行。2023年开通的江淮运河,改变了淮河中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水运要绕道京杭运河的状况,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公里—600公里。

  位于江淮运河中心位置的合肥派河港,也从始发港变成了中转港,辐射范围扩大到了中原地区。2023年12月,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合肥产的新能源汽车等货物直接从铁路到港口,通过铁海联运使得市内短驳费用降低60%以上,推动了物流和关联制造业降本增效。

  如今,长江干线5万吨级的海轮可以直达南京,万吨级的船舶可以到达武汉,3000吨级的船舶可以到达重庆,高等级航道的建设有力促进了物流的降本增效。

  综合立体交通网 “通”达城乡

  2023年,不断延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既强化大通道建设,也补足末端网络,逐渐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客货运体系。在畅通干支循环、提高国际、国内供应链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将中国发展的红利通过交通运输网络层层惠及群众。

  在江西省吉安市的黎山村,不久前村民们期盼已久的进村道路拓宽工程完成了。过去依山而建的山路,拓宽成了7.5米的水泥路,客运班车首次开进了村里,村民们只需花上1元钱就可以前往50多公里外的县城。出村方便了,货物流通也更频繁了。在湖州市安吉县杭垓镇岭西村,“客货邮”班车带来了全国的包裹。

  2023年,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16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超300个,农村公路投资超4555亿元,提供养护就业岗位近82万个。

  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的“微循环”,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则让更多交通不便的县城进入了高铁时代。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贯通贵州和广西的多个地市,把沿线的旅游景区有机串联起来。各大旅行社也积极整合资源,把“高铁通道”转化为“旅游通道”,让“过路经济”变成“落地经济”。

  综合立体交通网 “畅”运全球

  2023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过600亿人次,货物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高效通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让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通畅。

  在成都天府机场,客运员杨艺正在值机柜台前忙碌地帮旅客进行验证、出票、托运等一系列操作,不到1分钟,旅客的手续就办好了。

  2023年是天府机场投运后的第二个完整运行年,全年运输旅客超过4400万人次,跻身全球繁忙机场行列。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货物流动更加高效

  百姓出行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也让货物流动更高效。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货运量超500亿吨。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7万列、发送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18%。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港口“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9.6%。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央视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