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春节物价、食品安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回应
中国网1月31日讯 1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春节物价、食品安全、信用修复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表示,经营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其活力的有效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的充分释放,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着重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竞争、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帮扶措施、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开展工作。
1.24亿户个体工商户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
2023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总体平稳向好,活跃度和营收水平实现了“双提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4%,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全年新设个体工商户2258.2万户,同比增长11.4%。“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的稳定发展守住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
任端平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方面,重点做好全面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指导各地完善分型分类标准,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体工商户名录”,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出台更为精准的政策措施,提升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质量。
“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目前已经初步建成,正在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服务资源。任端平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有针对性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政策、市场供求、招聘用工、创业培训、金融支持等服务。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总局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解决难点问题,继续开展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加大对优秀个体工商户的激励和宣传力度,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活跃度监测,通过这些举措更好支撑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任端平说。
去年召回缺陷汽车672.8万辆、缺陷消费品1042万件
质量是发展之基、利民之举、强国之策。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刘三江介绍,纲要发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其中,18个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加快质量提档升级。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达到93.65%,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满意度分别提高到78.01分和79.85分,处于比较满意区间,加快向满意区间迈进。
完善风险监控、监督抽查、缺陷召回等质量监管制度,集中整治消防产品、燃气灶具等20余个民生重点产品质量问题,开展“双打”“铁拳”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2023年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5.67万件,召回缺陷汽车672.8万辆、缺陷消费品1042万件。
此外,为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指导文件和管理办法,启动首批遴选建设工作。累计建成国家计量基准19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5万项、国家质检中心877家、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1400多个,各类标准总数超过330万项,质量认证获证组织突破100万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效能更加彰显。
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03.49万批次 不合格率2.72%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蒲淳介绍,2023年全系统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03.49万批次,不合格率2.72%,较去年下降0.14%。
蒲淳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特殊食品注册管理流程,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现场核查,严把准入关口;全面实行风险分级监管,配套制定监督检查要点表,加密高风险食品及企业的检查频次,指导地方加大抽检监察力度。
在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办力度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3.45万件,其中免于处罚的案件3.35万件,案均罚款金额0.49万元,呈现下降趋势。
蒲淳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理,狠抓责任落实,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会商、重大事故和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各地信用修复实现“一网通办”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积极创新制度机制,大力开展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助力经营主体提升信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蒲淳介绍,去年出台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管理程序规定(试行)》,构建了分级分类管理、梯次退出的信用修复格局。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指导地方建设完善线上信用修复系统,实现了全国各地信用修复“一网通办”,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信用修复服务。
目前,山东、江西、云南、西藏建立了“两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及时告知失信主体信用修复途径和方式。北京、云南缩短信用修复办理时限,高效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江苏开展信用修复“一对一”提醒服务,提升信用修复服务精细化水平。安徽探索实施“承诺容缺”“承诺免查”“即申即办”三种信用修复模式,以承诺助力信用修复,同时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注册登记”“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修复行政处罚信息85万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496万条,修复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1776万户。依法解除这些经营主体在招投标、投融资、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的限制,释放经营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备受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司长徐乐夫在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问题,围绕助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高质量的举措。具体到平台经济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领域,稳步推进事前合规、事中审查、事后追责常态化监管思路。
所谓“事前合规”,是指事前聚焦合规倡导,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合规意识,制定出台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建立与平台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靠前一步服务企业合规经营。
徐乐夫介绍,平台企业特别是大型平台企业近几年合规意识大幅提升,他们普遍建立了内部反垄断合规制度,配备了相应人力资源。目前看,由于反垄断合规意识大幅度提升,2022年8月1日新《反垄断法》施行以来还没有发现平台企业新增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问题。
所谓“事中审查”,是指事中聚焦审查服务,提升审查质量效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出台《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上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业务系统,明确简易案件“双二十”内部工作要求,即从企业申报到正式受理原则上不能超过20天,从正式受理到审结原则上不能超过20天,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监管预期。
徐乐夫表示,2023年从受理到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的平均审查时间约为25.7天,其中简易案件为17.7天,在主要反垄断司法辖区中效率是处在前列的。2022年8月1日新《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在平台经济领域我们已依法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29件,没有附条件或者禁止的案件。
所谓“事后追责”,是指事后聚焦执法威慑,强化责任追究。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以及《未达申报标准但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案件处理工作规则》,对新《反垄断法》施行后新增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以及未达申报标准但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等“掐尖式”并购行为加强监管,进一步强化制度威慑,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徐乐夫强调,我们始终认为,“竞争政策就是发展政策”,反垄断监管的目的是督促企业依法做大做强、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秉承包容审慎监管态度,不断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服务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加大节日期间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力度
春节是消费的传统旺季,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质量备受关注。蒲淳介绍,为做好节日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市场监管总局围绕节日消费热点,建立食品、工业产品、生活服务、药品四大类监管清单。
蒲淳强调,紧盯元旦春节消费热点,加强价格波动监测。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围绕节日消费集中的米面油菜肉蛋奶、年夜饭预订、文化娱乐、酒店住宿、交通物流,及寒冷天气带来的药品、能源需求增加,做好线上线下价格监测及跟踪分析研判。
强化价格监管执法,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密切关注前期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估可能影响市场秩序的潜在风险,提高市场巡查频次,切实加大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力度。
此外,严把食品和质量安全关,守住消费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作用,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精准防控风险,坚决杜绝销售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加大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以产业集聚区、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为重点,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强化质量监督抽查,实行“台账式”管理,切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蒲淳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本地消费特征,充分利用梯次监管工具箱,综合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等方式,通过上线“价格收费行为监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召开“商超百货价格政策提醒会”,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燃气器具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引导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
据介绍,截至1月16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人数48.11万人次,检查单位32.21万家。其中,价格领域立案数量252件,已处罚案件数量80件,罚没退金额达到53.36万元。产品质量领域立案数量1108件,已处罚案件数量279件,罚没金额262.47万元。食品安全领域立案数量2681件,已处罚案件数量2197件,罚没金额1074.51万元。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