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普惠式养老金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13 17:01:09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金波建议,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让年满65周岁且无养老金的老年人群拥有固定收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利用3-5年时间,实现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全覆盖。

  这份建议一经报道,迅速引发广泛共鸣。这是因为建议触碰到了社会由来已久的一个“痛点”——直到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游离于养老金系统之外的老年人。他们有的生活在城市,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获得养老金,而其中的更多人则生活在农村地区。

  近年来,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水平也变得更高。不过,因为没有养老金这样的固定收入,不少老年农民的生活仍很辛苦。其中一些老人有病不敢去求医,七八十岁了还要下地干活儿。即便不依赖子女,也要忍气吞声,生活缺乏尊严和体面。

  农民养老主要靠年轻时的积累或子女奉养,是由来已久的“社会定式”,但“定式”并非不能改变、不该改变。一个越来越富强的社会,理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个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都能体面地安度晚年。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口,合计超过10亿。而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664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39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35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老人,是靠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帮助来填补生计。

  具体有多少60岁以上且无养老金的老人?如何设定养老金标准?财政分担机制如何确定?如果将之前的低保、特困救助等等资金,以及其他访贫问苦的资金统筹一下,规模如何?缺口有多大?

  这些都需要科学研判、统筹考虑、协调解决。财政如何安排、产业如何协同、政府如何建章立制等等,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有待于有关部门稳步推进。

  这也提醒有关各方,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不妨考虑相应的制度性构建。比如,是不是考虑将之前零散、机动、项目性的投入,部分转化为针对具体个体的庇护,把无退休、无退休金的农村老人纳入制度的体系,以稳定、确定的养老金制度把他们兜起来。

  当然,客观而言,一旦启动建制性基础养老金制度,必然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钱从哪儿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共有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这中间究竟有多少65岁以上、无养老金的老人?如果对其全面发放基础养老金,想必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无论如何,对无保障老人提供基本养老保障,是政策应有的善意。有关各方不妨科学研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稳妥推进。

  龙之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13日 04 版

作者:龙之朱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