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链接”民生“大幸福” 实实在在福利满足百姓新期待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18 16:26:31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对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在健康、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福利?

  这台正在进行的微创手术,病人在宁夏,而主刀大夫却在2000公里外的上海。依靠5G网络切片、智能编码等先进技术,医生远程操控,宁夏手术室里的机器人就会同步做出反应,延时不超过100毫秒。

  远程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团队来自上海张江科学城。据了解,这种技术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0多家医院。

  不仅是复杂的手术,如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促进整个医疗行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江苏常州,“数字心电”服务成功上线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即便是在乡镇医院,检查数据也能实时传输到“云端”。全省40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通过“云端把脉”,就可以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远程支持和服务。

  在四川成都,这款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仪器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由于采用了最新的离电传感技术,4000多个传感点能灵敏感应足底的生物信息,并快速地生成数据报告,帮助医生为患者制订更科学的康复方案。

  科技赋能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智慧医疗”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而“智慧养老”模式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从居家助老到社区服务,从健康照护到文体娱乐,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不断涌现。

  家住深圳福田区长城社区的董阿姨刚用智能手表对身体指标进行检测,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就收到数据,并及时向她进行反馈。除了这些,董阿姨和老伴儿还可以在终端上,像点外卖一样点选养老助浴、陪诊、上门保洁等服务。

  在贵州,“智慧养老”则聚焦独居老人。84岁的胡金水老人平时一个人居住。前段时间,社区帮他安装了智能摄像头。

  中航社区有10%的居民是独居老人,社区免费安装的智能设备通过“数据云”,让社区网格员在手机端就可以实时关注老人的安全情况。

  随着国家推动发展银发经济,还将有更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应用到不同的养老场景,惠及更多老年人。

  大数据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

  除了医疗和养老,在教育领域,大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I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先进科技运用在课堂教学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在河北保定竞秀学校,一套新引进的智慧教学研一体化系统正在推行。教室里,两台智能摄像机对课堂情况进行视频采集,包括高频词、师生互动、讲课语速等元素,通过AI技术生成课堂大数据分析报告,对于改进教学方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和远在恩施的湖北民族大学的学生在电脑上一起进行仿真操作,远程控制机器人,共同完成了实验项目。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开设了1500多门数字化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授课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了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远在边疆、身处农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已成为现实。

  一卡多用 社保卡变身“便民卡”

  社保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依托数字技术,各地不断探索社保卡“新技能”,扩容民生服务。科技赋能,让一张小小的卡片成了“链接”民生的大平台。

  每隔几天,浙江嘉善县谈公社区的钱师傅就会去县图书馆。乘坐公交、借阅图书,用一张社保卡他就能轻松完成这些事情。

  钱师傅之前在上海工作,退休后回到嘉善养老。前几年,看病、买药都要回上海报销。2023年,作为长三角“敬老通”试点县,嘉善开始实行老年人“同城待遇”。通过社保卡,钱师傅在当地就能报销医疗费用。

  嘉兴还在全省首创欠薪治理“一卡监管”,许多外地务工人员的社保卡成了工资卡,月工资直达有效化解了欠薪问题。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目前已实现“一卡通”统一办理事项52个,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一卡通办”。其中,2825个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景区等文旅场馆支持全国社保卡通用。

  在京津冀地区,2023年12月签署了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已在持实体社保卡就医、乘坐公交地铁等方面基本实现互通互用。

  如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围绕集成、智慧、便捷,不断拓展社保卡应用领域,电子社保卡还可以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真正成为了群众生活的“幸福卡”。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央视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