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中国东北渔猎人群1.1万年前已出现世袭等级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6-03 15:29:56

  该古人类头颅化石属于一个约35岁左右、被称为“松花江人壹号”的中年男子,碳十四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松花江人壹号”生活在距今约1.12万年到1.14万年之间,他有较弱的眉脊、圆缓的眼眶上外侧边缘、宽而平的印堂、低缓的鼻梁根部以及大而直的颞骨乳突,表明这名男子可能与现代东亚人群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甚至可能就是现代东亚人群的一位祖先。他的独特之处在于颅顶部呈圆锥形高高隆起,前额和枕部各有一块圆形的扁平的面。  针对有人曾宣称这种奇特颅型是外星人陨落地球证据的说法,倪喜军指出,像“松花江人壹号”这样隆起的圆锥形头骨在人类学中并不罕见,通常是人工自有很大可塑性的婴儿头骨时期改形等结果,这种人工改变颅骨形状的文化习俗在世界各大洲都曾出现过,在中国,颅骨改形曾经是某些驰骋于北方数个世纪的匈奴人的标志性特征,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有相关记载。除按某种文化习俗有意缠、裹、押致使婴儿改变头形外,还有一些婴儿期活动或习惯可能会无意间改变头骨的形状。

  “松花江人壹号”的改形颅骨化石,前额和枕部的圆形扁平面非常平整,显示出是长时间紧箍在坚硬平面上的结果。通过高精度CT扫描,研究团队重建了这颗头颅的脑内模,发现的一系列明显特征表明,他在婴儿期进行了复杂而长期的人工改形活动。

  倪喜军表示,有意识的颅骨改形是增强信念凝聚力、巩固群体内团结和合作、具有族群特征的一种仪式性的文化行为,但与其他仪式化的文化行为有着本质不同:颅骨改形是上一代刻意留给下一代的文化烙印,后代在继承这种文化烙印的时候别无选择,而且一旦获得便终生无法改变,颅骨改形因此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迷因”。

  有意识的颅骨改形这种“迷因”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地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中是不同的,包括代表社会等级、反映社会分工、作为族群标记等。“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人类族群,尽管有相当数量的头骨标本被发现,但是经过人工颅骨改形的个体却非常少,这正说明,在这些早期人群中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化,只有少数个体践行颅骨改形活动,并一代一代地传递。”倪喜军说。(完)

作者:孙自法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