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复苏,泉眼复涌,飞鸟翔集,五年生态补水—— 北京“母亲河”重现生机
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
卢沟桥畔晓月湖倒映出蓝天白云,呈现出一幅“天空之镜”的美景。人们漫步永定河畔,仿佛徜徉在灵动的画卷之间。
北京日报记者 刘平摄
京西门头沟,山麓之间,永定河蜿蜒而下,滋养着京华大地。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了让曾经一度干涸的永定河重新奔流,北京自2019年起对永定河(北京段)进行生态补水,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五年补水,永定河河道复苏,沿线地下水回升显著,流域内泉眼复涌。从曾经的河床裸露、黄沙满天,到如今的水清岸绿、飞鸟翔集,“母亲河”重现生机。
今年力争全线有水
今年3月22日,恰逢“世界水日”,天津市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放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再次迎来全线贯通,较2022年春季贯通提前了51天。
在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看来,今年的补水工作,比以往任何一年的难度都大。“今年补水开始的时间比去年早,但比去年实现全线贯通的时间要短。”王俊文介绍,从2月24日开始补水,到3月22日就要实现全线通水的目标,期间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而且去年北京的降水并不算丰沛,这就使得今年春季的补水压力更大。不但如此,今年水利部还提出了力争实现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的目标。在水资源有限、操作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更要用好每一滴水,实现生态补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优解。
生态补水期间,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白天每两小时一次监测水头动态,不间断和沿线各调度运行单位沟通,观察、监测、分析、校核,随时调整方案,反复调节闸门开度和流量,以确保生态补水目标实现。
截至目前,今年已通过官厅水库、斋堂水库和小红门再生水厂等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1.84亿立方米。通过实施春季生态补水,永定河山峡段将继续保持自2020年4月20日以来常态流淌;永定河平原段将实现今年流动100天至120天、有水时间不少于180天,力争全年全线有水。官厅水库以下永定河将连成270公里贯通流动水流。
再增68公里亲水步道
宛平湖南端,燕化管架桥下的永定河岸边,工人师傅操作着挖掘机,对大块的碎石进行平整。“现在正在铺设一条亲水步道,从这个位置向下一直延伸到金门闸,建成后步道宽3米,全长约68公里,分布在河道两侧。”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永定河平原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陈建华说。
这条亲水步道,是永定河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期)的一部分。陈建华介绍,永定河平原一期工程治理起点在宛平湖末端,终点至永定河崔指挥营市界,治理内容主要包括南段生态修复工程、绿化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平台建设、服务道路工程等。
其中,南段生态修复工程将修复宛平湖至金门闸34公里生态补水槽,疏挖3处河槽,陡坎削坡或贴坡处理砂石坑10处;防护加固管架桥桥区范围河床2座;新建跨河通道(漫水桥)1处。绿化生态修复工程将修复绿化面积约355公顷,同时,平原南段沿线还将建设4处瞭望平台。
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完工。“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体工程量的70%以上,现在紧锣密鼓进行的是绿化部分,预计5月底也能完成,到时候整体工程基本上可以完成90%以上。”陈建华说。
地下水位回升近6米
生态补水的持续开展,也进一步涵养和提升了流域内水生态环境。门头沟妙峰山一处干枯了30多年的泉眼陈家庄泉,在2019年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之后,奇迹般地复涌,直到现在也没有再断流。据水务部门考证,陈家庄泉的地质构造走向与永定河河槽方向一致,泉眼复涌,是永定河流域生态补水的成果之一。
事实上,持续开展生态补水,有效促进了地下水位回升,泉眼复涌,是最好的证明。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副主管赵洪岩介绍,与2019年开展生态补水前对比,永定河沿线地下水位显著回升,截至今年5月5日,永定河沿线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5.93米,最大回升值为18.32米。
此外,五年生态补水的开展,让永定河有水河长和有水水面面积大幅增加,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也稳步上升。北京市水文总站水质水生态实验室副主管王东霞介绍,2022年,永定河干流有水河长171.02公里,比2018年的94.62公里增加76.4公里,增长81%;有水水面面积17.45平方公里,比2020年的5.99平方公里增加11.46平方公里,增长191%。
永定河沿线水生生物也日趋多样。其中,山峡段累计调查到鱼类25种;平原段累计调查到鱼类33种;郊野段从无水状态到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逐步出现,近三年已累计调查到鱼类15种,“这表明经过生态补水,水生生物物种快速恢复,生物群落结构正在优化。”王东霞说。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