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灾后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 北京市已建成6间安全应急小屋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2-01 11:59:48

  北京日报讯(记者 刘苏雅)“这小屋和我家里一样暖和。”大约18平方米的安全应急小屋里,水、电、供暖、通讯保障一应俱全,科技味儿十足。今年7月本市遭遇特大暴雨后,为提升洪灾、雪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的应急保障能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多家科技企业,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的安全应急小屋研发,并持续迭代。昨天(11月30日),记者到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安全应急小屋实地探访,这是本市已建成的6间安全应急小屋之一。

  走进位于水峪嘴村的安全应急小屋,暖意扑面而来,环顾四周却看不到取暖设备。仔细寻找,热源来自于墙上悬挂的两张“画”,“画布”由石墨烯供暖材料制成。通电后,一幅半平方米大小的“画”,就能维持约20平方米房间的供暖。室内的净水装置每小时能提供约200升的直饮水,满足应急用水需求。

  灾情到来时,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研发团队第一时间走进了受灾严重的20余个村庄。饮用水被污染、电力中断、通讯失联……新源智储公司电能高效变换技术中心经理王宝归说,今年8月项目启动后,多家北京科技企业各展所长,合力投入研发,只用了1个月,小屋便有了雏形,并不断迭代优化。屋内的每台设备、每件物品,都紧扣着灾区的实际需求。

  暴雨和山洪的袭击,一度导致灾区通讯信号中断,卫星电话成为了连通外界的唯一渠道。不过,常规的卫星电话需要搭配天线使用,接打电话前要先用天线“对星”,也就是寻找卫星信号。“如果使用不熟练,‘对星’就要花上十几分钟;如果卫星信号不能保持连通状态,外界就无法回拨电话。”门头沟区科信局副局长刘福智说。在小屋的角落里,2台形似“座机”的卫星电话配合屋顶的全向型天线,便能自动搜索卫星信号,随时接打电话。来小屋参观的门头沟区居民王先生,停下脚步仔细地看了又看:“洪灾发生时,我有几位同事正在山区工作,好几天都联系不上,挺揪心的。这个设备太好了!”

  屋内的净水、供暖、通讯设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供电储能系统就是小屋的“心脏”。屋顶的光伏板,配上高安全性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就能为小屋内的各项设备持续供能,电力中断时,最长可以维持12天运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屋,平日里也能发挥作用。屋顶的光伏板与市政电网相连,除了供给小屋设备日常使用,结余的电量还能“反哺”电网,净水设备也可供村民日常使用。

  现在,房山区协同门头沟区已建成6间安全应急小屋,后续建设点位的选址、踏勘工作也正在进行。“为了响应灾区需求,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包括‘安全应急小屋’在内的5项科技支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应急救灾、灾后恢复、预警防治等方面开展攻关。”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近年来大力发展和培育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资源丰富、产业集聚,目前,相关项目仍在持续推进研发,将为救灾重建工作持续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欣摄


作者:刘苏雅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