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近几个月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可能性较小
北京日报讯(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全国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昨天(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未来出现新冠病毒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我国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吴尊友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处在较高时期,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较小。“随着我国防控策略措施的不断优化,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1月1日以来,全国各个口岸入境人员中监测到39种进化分支,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陈操说,当前,春运尚未结束,学校陆续开学,有关部门将根据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的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专家进行综合研判。“新冠病毒流行3年了,病毒持续发生变异,并呈现出传染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致病性减弱的趋势。”吴尊友表示,未来出现比现有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毒株、或病毒“返祖”到德尔塔毒株甚至原始毒株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近期,多地开展了新冠抗体检测。陈操说,抗体检测是基于严谨实验设计的随机样本检测,又称为血清学调查。其目的是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估算全人群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获得对不同变异株交叉保护的水平,分析免疫持久性,为国家的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血清学调查适用的人群一般包括:尚未接种疫苗,但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隐性感染水平;接种过疫苗但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于估算抗体持续水平和接种加强针的时间。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