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民生沸点】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这两地非私营单位超20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1-20 17:59:32

  又到了一年的年底,翻看今年的工资单,你赚了多少钱?比去年多还是少?

  近年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

  非私营单位中,共有18个省份超过10万元,前十名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重庆。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2022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具体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增速,可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增速差别较大,这需要从行业、地区、单位类型、岗位以及单位经营状况和个人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2022年31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2022年31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

  一、工资水平保持增长,增速回落

  2022年度的数据统计是国家统计局基于对138.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联网直报统计和72.1万家规模以下样本单位的调查。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二、北京上海遥遥领先,东北最低

  分地区看,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中,工资水平都是东部最高,东北最低。

  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均工资均超过20万元,在各省份中遥遥领先。上海和北京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十分发达,总部经济突出,高薪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整体的平均工资也高。

  广东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达77657元,位居第三,浙江和江苏也都超过了7万元。整体来看,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前五的省份,全部都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三、不同行业间差距同样不小

  区域的差异之外,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也不小。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在19个行业门类中,有18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增长,其中采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均相对较高;房地产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下降,部分人员密集型或接触型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较低。

  工资水平排在后三位的行业略有不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为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私营单位中为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四、理性看待个人与平均工资差异

  由于所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单位之间的工资水平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单位内部,由于就业人员所处岗位不同,工资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2.5万元和30.2万元,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部分岗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在4万元左右。

  平均工资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劳动力市场中相应就业人员大致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单位效益不同、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相同行业、相同单位类型和相同岗位的就业人员,个人工资水平之间仍会存在一些差异。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变化也受多重因素影响,既有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外部因素,也有单位改制、用工结构变化等内部因素。比如,教育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多为公立学校,而私营单位中培训机构较多,受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在平均工资增速上会表现出较大差别。

  王萍萍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具体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增速,可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增速差别较大,这需要从行业、地区、单位类型、岗位以及单位经营状况和个人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备注:

[1] 城镇单位指:城镇地域内从业人员在5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

[2] 就业人员工资指:单位就业人员领取的由本单位发放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补贴,以及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

[3] 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透视社综合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编辑: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