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绿色发展】为什么大城市几乎都看不到共享电单车?
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曾流行过一个梗——如何快速得知一个郑州人住在三环外还是三环内?就看他有没有骑过共享电单车。因为郑州禁止共享电单车入城,所以当地共享电单车只能在主城区外三环沿线布局。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类似,指的是由企业投放,通过扫码开锁,可循环共享使用的电单车。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境遇和发展环境却大不一样。据了解,我国不少城市都已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或共享电动助力车等,但在其运行和管理方面尚无明确指导意见。因共享电单车可能带来的城市治理等问题,对共享电单车该管控还是发展,有关部门也感到头疼。要不要发展共享电单车,不同城市的态度迥然不同。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共享单车已成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投放运营共享单车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过400个,有效运营车辆数约为1490万辆,注册用户总数达12.95亿户,日均订单量超4470万单。然而另一边,虽然当前全国有超过200家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但许多城市对共享电单车上路仍持谨慎态度。原因何在?
关于共享电单车的争议,已经持续多年。
如果说共享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短途通勤问题,那么共享电单车则侧重于为市民3至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提供新选择。
从2016年开始,国内共享单车发展逐渐达到高潮。但是共享单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共享单车骑行速度较慢,若是着急赶时间,难免影响出行效率。此外,在一些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城市,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经常有陡坡,共享单车也不适用。
共享电单车应运而生。2016年底,上海街头聚集起多个品牌的共享电单车,投放总量超过7万辆。其中,“享骑”电单车一度相当流行。这种共享电单车当时主要在闵行区推广,由于骑起来轻松,有助于提高通勤效率,曾受到广泛好评。但是,较高的故障率、低下的故障解决效率、打不通的客服电话等不足都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没过多久,“享骑”就黯然退场。
此外,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体型、自重较大,骑行速度更快。根据相关规定,骑行电动车需要佩戴头盔,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戴头盔骑行的人不在少数。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若是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逆行、闯红灯、多人骑乘、随意占道等违规行为,对骑行者的安全威胁将成倍增加,也会给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加上一些地方共享电单车存取点的充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许多直接露天停放,让共享电单车的火灾、电池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不少地方明确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单车,一些城市在短暂尝试过后采取了直接封禁的举措。
2017年,上海叫停共享电单车发展。当年5月,上海出台《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提出出于安全考虑,决定不发展共享电单车。3个月后,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文件中明确提到,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这成为一些地方严控共享电单车发展的政策依据。此后,共享电单车在很多城市发展受阻,甚至一车难寻。
共享电单车管理困难,放还是禁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个别地方的共享电单车发展陷入失管状态,一些共享电单车企业为了“跑马圈地”、快速拓展业务,滋生了过度投放、乱停乱放等乱象,对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2022年,南方某城市全年查处的共享电单车交通违法超过3400宗。
相较于“一放了之”和“一禁了之”,还有一些地方在更好实现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探索。安徽合肥发布《关于开展共享(电)单车专项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7月—9月开展共享(电)单车集中提升工作,通过严控投放数量、规范停放秩序、强化运行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等举措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福建漳州实现共享电单车“入栏管理”和平台统一监管,并对辖区内共享电单车停放秩序进行劝导管理。
放还是禁,的确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些城市的共享电单车运行系统看似不复杂,实则背后有完善的交通系统规划、停车管理、企业规范、用车规范、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制度和举措作支撑。而且,要实现对共享电单车违规行为的有效监管,需要交通运输、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协同发力,确保经营企业投放、骑行、停放、充电、仓储和消费者使用等全链条各环节都依法依规。
“共享”与“治理”亟待形成合力
不少地方主管部门表示,共享电单车管理好了是新业态,管不好就会成为城市治理中的新问题。如今,无论共享电单车如何让人“又爱又恨”,其快速普及已是客观事实,共享电单车的管理已成为地方政府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
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共享电单车目前在三四线城市投放较多,北上广等城市明确不鼓励电单车的发展,不少二三线城市也对共享电动车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及解释说明,提出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纳入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之中。
在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何雨看来,对待共享电单车,大城市理应更加审慎,充分评估需求、评估安全。共享电单车在城市的投放与发展过程中,各方应充分沟通、坦诚交流,尽快形成共识,以解企业的后顾之忧、群众的后顾之忧、城市治理的后顾之忧。
(透视社综合人民日报、上观新闻、中国江苏网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