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全民健康】低温不仅能冻伤,还有可能会烫伤!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2-19 20:05:24

  又到了年底冲业绩的时候了,冷空气好像也是格外努力。全国多地近期迎来寒潮天气,预计未来几天气温会持续偏低。

  不少小伙伴已经是白天暖宝宝傍身,晚上电热毯护体,用起了各种“取暖神器”。大家都知道在冬天低温状态下,手脚特别容易冻伤。但需要警惕的是,低温不仅能冻伤,还有可能会烫伤。

QQ截图20231219200515.png

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什么是低温烫伤?

  很多人可能疑惑,低温也会烫伤?要知道,低温烫伤可比普通烧烫伤“鸡贼”多了!

  普通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往往也是“立竿见影”,立马疼痛,立马起泡,立马尖叫,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比体温高的低热物体而引起的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人体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当接触皮肤的热源高于人体温度,且长时间作用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

  当我们的皮肤与45℃~50℃的温度接触时,比如热水袋和暖宝宝等,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不会马上感受到刺激,在长时间接触后反而适应了与该温度的接触,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低温烫伤严重吗?

  市面上常见的几款取暖设备,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

  千万不要以为“觉得烫了躲开就好”,等感觉出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形成烫伤了!尽管这类烫伤的创面面积看上去较小,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早期大多只是红肿、水泡、脱皮、发白。

  但实际可能损伤深至皮下组织、肌肉等,相较于高温烫伤,低温烫伤往往伤口较深,愈合更困难,常常几个月都难以痊愈,严重会发生溃烂,甚至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

  哪些人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普通人群(学生、工作群体):夜间深度睡眠;醉酒状态;在室外冻到手脚麻木,到室内立刻拿热源取暖。

  老年人:老年人因下肢感觉迟钝,以致发生烫伤不易知觉,直到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糖尿病病人: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末梢不敏感。

  小朋友:由于皮肤娇嫩、表达能力欠佳等因素,也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残障人群:由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烫伤了立刻进行“冷处理”

  当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发现皮肤已经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了,则意味着已经发生了低温烫伤,此时应立即进行“冷处理”,开启“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一冲:尽快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减少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

  二脱: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三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

  四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五送:如果出现水疱,或者创面明显较深,及时就医和送医!

  不要私自涂抹任何东西。尤其是牙膏、老鼠油、酱油、红药水、紫药水等偏方,千万不要涂!

  怎样预防低温烫伤?

  所有的取暖神器,身体都不要直接接触!正确使用取暖神器,才是预防低温烫伤的重中之重。

  1.暖宝宝:应隔着衣服贴,热水袋和暖手宝用之前套个保护套。

  2.电热毯:不要整夜使用,温度不要过高,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

  3.热水袋不要灌水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水温不要太热。

  4.不要长时间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

  (透视社综合央广网、红网、武汉晚报报道

  编辑: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