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全民健康】幼童摸鱼后竟要被截肢?接触海鲜千万小心“致命”细菌
近日,广东珠海一名2岁男孩和奶奶去菜市场时接触了鱼,随后感染创伤弧菌。医生称男孩右脚将有可能被截肢。创伤弧菌是什么?为什么感染后伤害那么大?
1.男童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
据孩子父亲谌先生描述:“奶奶带孩子去市场买菜,小孩子看到鱼就让奶奶给他买了,鱼是杀好的,给他提着,就是在这过程中可能接触到鱼了,后来反复发烧,右脚肿胀”。目前,孩子还在重症监护室,右脚面临截肢,医院仍在尽力救治。
创伤弧菌感染并非个例。2023年9月,泉州惠安的57岁渔民江先生在海田作业时,不慎刺破腿部后出现了脓毒性休克,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经检查确认,江先生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经过十余天的生命支持、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后,江先生的病情趋于平稳。不过,因患者左下肢深部组织严重感染、骨质坏死,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而危及生命,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医生为江先生进行截肢手术,彻底清除腿部的感染源,保住他的生命。
今年4月15日,澳门一名62岁男性因发热、腹痛及腹泻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就医并留院治疗,体检无明显伤口,17日由于病情恶化死亡,被诊断为创伤弧菌及感染性休克。
2.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这种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像海鱼、虾、螃蟹、贝类、海胆等海洋生物都可能携带,由于毒性太强,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说,如果被这种细菌感染,细菌会在人体内快速扩散,50%~70%患者可能会在一到两天内出现皮肤肌肉坏死、脓毒血症,进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很多病人会因此截肢,休克病人死亡率高达50%~75%。
创伤弧菌适宜在温暖的海水中生存,因此,温度较高的夏季是该菌所引发感染的高发期,创伤弧菌感染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皮肤表面的创口感染,比如在海边游玩或工作时,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或是在处理海鲜时被刺伤。二是经口感染,吃到了不洁的海洋制品,尤其是较难熟透的壳类海鲜时,会引发胃肠道及其他续发感染。
感染创伤弧菌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快速地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3.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少吃生冷海鲜,尽量将水产品烧熟后食用。避免在海水中受伤或将已有的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挑选、清洗、处理生鲜海鲜时,尽量戴上防水手套操作,或借助刀、钳子等工具,防止皮肤被刺伤。一旦被蟹脚、虾刺等刺伤,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进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冷冻海产品仍有可能带有创伤弧菌,因此在处理冷冻海产品时,同样要注意防范。
不生吃海鲜或生腌海鲜,尤其是高危易感人群。一般来说,海鲜煮沸3到5分钟即可有效杀死海鲜中的创伤弧菌。而生腌海鲜主要是靠酒精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但酒精并不能完全杀灭海鲜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因此,食用生腌海鲜有可能使得机体暴露于创伤弧菌中,风险不言而喻。
海洋从业者以及游客要增强防范意识,做好防护工作,尽量穿上潜水服和厚厚的鞋子,皮肤有损伤时不触碰涉海物品,避免创口与一切涉海物品接触。
4.感染后如何应对?
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时,如果伤口较浅,对于非高危易感人群,应立即将血挤出,然后用碘伏进行冲洗、擦拭,以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若出现皮肤疼痛、瘙痒、肿胀和腹泻及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最近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以免耽误诊疗。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除创伤弧菌外,海洋致病菌中的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属等也会导致类似病症。如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进食海鲜、被海产品或海中尖锐的石头刺伤,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透视社综合中国消费者报、重庆晨报、封面新闻、“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