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绿色发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人工招引”助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恢复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鸻行目鸥科凤头燕鸥属的鸟类,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直到2000年,人们对中华凤头燕鸥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因其行踪莫测,被称为“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图源:央视网
1.中华凤头燕鸥迎来繁殖季
在我国,鸟类学家则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将它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近年来,为了通俗和宣传,它的中文名已经被正式改为中华凤头燕鸥。1937年至2000年,中华凤头燕鸥“销声匿迹”了63年,很多学者认为已经灭绝。2000年8月,台湾鸟类摄影家梁皆得在马祖列岛拍摄纪录片时,偶然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其中包括4对成鸟。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国际鸟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正是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的季节。
中华凤头燕鸥是中型水鸟,羽色与黄嘴河燕鸥较为相似,夏羽自前额经眼睛到枕部的头顶部分,以及头顶上的冠羽均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淡灰色,几乎呈白色,而黄嘴河燕鸥的羽色较深。初级飞羽的内具楔形的白斑。尾上覆羽和尾羽为白色。嘴比燕鸥类略粗,而且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与黄嘴河燕鸥不同,但冬季嘴则完全变为黄色。
中华凤头燕鸥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喜欢于海水深度浅且离岸近的区域活动。中华凤头燕鸥以上层海洋小型鱼类为食,主要包括小带鱼、凤鲚、圆鲹、鲱鱼、舌鳎、龙头鱼、鲚和银鱼等。繁殖期一般在巢周边觅食;在育雏期,亲鸟会根据雏鸟的大小选择猎物的大小。
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8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已进入孵化期。而在舟山五峙山列岛,2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也在这里安了家。
中华凤头燕鸥是一种集群繁殖的海鸟,由于种群数量少,它们常混在近亲物种大凤头燕鸥的大群中繁殖,以便共同抵御天敌,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2023年,全球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仅200只左右。它们在东南亚国家越冬,超过80%的中华凤头燕鸥成年个体会来到我国,在浙江、福建和台湾等东部沿海繁殖。
监测显示,2024年以来,到浙江、福建等省份产卵繁殖的中华凤头燕鸥已达120只左右。据了解,中华凤头燕鸥从3月下旬陆续从越冬地启程迁徙到繁殖地,预计到6月中旬在浙江、福建等省份繁殖的个体将超过160只。
2.地空天敌致中华凤头燕鸥数量稀少
中华凤头燕鸥天敌多,人为因素影响大,是造成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稀少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老鼠、蛇这些地上跑的动物都是中华凤头燕鸥的天敌。2022年,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的视频摄像头就拍摄到,一条1米多长的王锦蛇一口气吃掉了10多个鸟蛋,其中有1个就是中华凤头燕鸥蛋。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张剑介绍,中华凤头燕鸥一窝只产1个蛋,而且繁殖成功率很低。每年5、6月份是中华凤头燕鸥产卵孵化的关键期,一旦这两个月孵化发生意外,进入7月份就是台风季节,再次产卵就很难孵化成功。
不仅地上有天敌,还有来自空中的威胁。游隼不定时游荡,经常会突袭燕鸥繁殖群,导致中华凤头燕鸥弃蛋逃跑终止孵化。
3.“人工招引”助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恢复
为增加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近年来,浙江积极实施“人工招引”项目,利用社群吸引技术把中华凤头燕鸥吸引到适合栖息繁殖的保护区范围内,有效恢复了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
“人工招引”是在人为选择和改造的栖息地内,利用假鸟模型和声音回放吸引附近海鸟前来栖息的方法。媒体记者在浙江舟山人为选择和改造的五峙山列岛繁殖地看到,一只只假的中华凤头燕鸥有规律排列着,场地内架设的音响不时发出叫声来吸引中华凤头燕鸥落地栖息。
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华凤头燕鸥项目组负责人范忠勇介绍,把它吸引到受保护的岛屿上进行繁殖,在繁殖期间会派监测员24小时进行驻岛守护。
2013年以来,浙江省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在象山韭山列岛、舟山五峙山列岛、温州南麂列岛实施了“人工招引”项目,加大对栖息地环境进行改造,吸引中华凤头燕鸥落地栖息、孵化繁殖。裸露的岩石上铺满了小于2厘米的细碎石子,这样基本杜绝中华凤头燕鸥的蛋在孵化期间滚落的风险。
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局积极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加大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让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
范忠勇表示,经过20多年的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从2010年全球不到50只到现在增加到200多只。
(透视社综合新华社、央视网、人民网、福建日报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来源:透视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