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魏玉梅——萃绮塑绸 弘扬荆楚遗风“宫廷补绣”!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8-20 11:16:50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与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宫廷补绣技艺传承人/魏玉梅

393CF64B-3339-4D11-93D1-9BFFFA9C92A4.jpeg

魏玉梅,女,1964年出生,就职于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补绣手工艺匠人,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职工艺术家,中国石油“石油艺术家”,中国石油文联“十佳艺术家”。

宫廷补绣 

宫廷补绣,是历史上为宫廷需求而产生,世代传承并存续至今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宫廷补绣有着悠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荆楚一带就有了这种工艺的雏形。当地有一种风俗,逢年过节的时候,用五色的彩绸剪贴成花、鸟形,贴在屏风,或戴在头上。这种风俗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叫“贴绢”和“堆绫”。贴绢是以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堆绫则是用丝绫或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拼成多层次的图案。

6D0812EB-E8C2-4FD9-BD63-B220503A806B.jpeg

宫廷补绣在原材料的运用上充满创意,独具匠心。它选用的主要材料有:丝绸、花绫、绢、凤尾纱、棉布等。工艺的最终形成,最主要得力于技法的丰富,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技艺结合而成。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展至今,已经打破了传统堆绫贴补的规范与局限,创造出绘画等多种新技法。

平补、棉补、辅助工艺三大类。辅助工艺:分割法、托裱法、贴线法、抽丝法、绘画法、刺绣法(平绣、柳绣、打籽绣)等。主要原料:凤尾纱、花绫、丝绸、绢、棉布等。

魏玉梅的宫廷补绣技艺是家传的,到她这已经是第四代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她从小就喜欢美术,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之后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班系统学习绘画艺术,如果说央美毕业为她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那么进入大港石化公司美协工作则为她宫廷补绣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ADAFA7AD-7012-45AE-9217-241127F90234.png

进入大港石化公司美协后,怎么让女工们的业余时间充实起来成为魏玉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她想到了家传的宫廷补绣,在她看来用废弃的布料创作出心中的画卷,既低碳环保又陶冶情操,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43A97E19-1251-4895-AD48-AE931377DE8B.jpeg

创作时魏老师以布料自身的肌理和独特的图案为创作元素,以布头为颜料,以剪刀代画笔,通过巧妙的剪、创造性的粘贴,使看似无序堆集的各色花布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

其作品色彩炫丽、边线明朗整洁、画面简洁概括、意境风雅,体现了一个民族在历史文明积淀下的平和质朴与民风内省的精神美。

56E823C0-E9CB-4F33-A684-DFBC4451500C.jpeg

如今魏老师依旧在为宫廷补绣的传承而奔忙,精心打造宫廷补绣品牌和培养创作团队,目前拥有创作骨干40余人,成熟作品1100余幅,使宫廷补绣这项古老的技艺充满艺术生机和活力。

魏玉梅表示,即便眼下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难题作为传承人,她也有责任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认识宫廷补绣!

本专题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时代记忆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