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尤:“打鸟”不再是为充饥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2-31 13:42:02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12月29日,晴。成都平原难得温暖寥廓。下午3时许,在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越冬的候鸟比较活跃,沈尤和同事通过望远镜、高倍数码相机观察记录湖中候鸟。时而有散步的市民停下来给他们拍照,饶有兴致地从他们的镜头里观望湖中越冬候鸟。

生物多样性构成完整食物链是成都吸引候鸟的重要因素。(沈尤摄)

生物多样性构成完整食物链是成都吸引候鸟的重要因素。(沈尤摄)

  作为成都观鸟协会的创始人和理事长,沈尤自幼生活在成都平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以前的先人留下的“观鸟日记”对沈尤影响深远。

  2002年,大学毕业后沈尤在成都一家公司从白领做到公司副总经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并没有减少他在大学时期发展的观鸟爱好。2003年,他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网站上看到有个“观鸟专区”,便开始在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观鸟爱好者,不到一年时间聚集了近80人。

  2005年,沈尤辞职成立成都观鸟协会,发展至今已有上万会员,形成了一个绿色新兴产业。这个群体的出现,让“打鸟”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来自农村,打鸟是食物匮乏年代很多农村孩子都干过的坏事。有趣的是,现在说‘打鸟’却恰好相反。十多年前,大家说起‘打鸟’的第一印象还是拿着弹弓捕猎,鸟就是食物。现在说‘打鸟’则是用心去观察记录,鸟是朋友。”

市民透过沈尤镜头观看候鸟。(何川 摄)

市民透过沈尤镜头观看候鸟。(何川 摄)

  沈尤还记得,最初他们在城里拿着相机“打鸟”时,市民报以鄙夷的态度,觉得他们不务正业。而现在,大家都转变为喜爱甚至有点羡慕。在兴隆湖畔,市民看到沈尤等人扛着“长枪短炮”,都走过来看他们‘打鸟’,拍照留念。

  爱屋及乌,爱鸟及湿地。沈尤说:“湿地是鸟儿的家,在最初的城市建设热潮中,鸟儿家园遭到破坏,候鸟绝迹。我们现在醒悟了,原来湿地是城市的肺,候鸟是朋友,是一座城市最珍贵的名片。”

  因此,从2012年开始,沈尤一直坚持呼吁地方湿地保护立法。今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获得通过,并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看到消息当天,沈尤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湿地保护法》通过了,我们等了十年。”

  “《湿地保护法》的出台,不仅对环保人士,对普通市民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我们都向往生活在杜甫的诗里,而不是生冷的钢铁森林中。普通人从接受‘打鸟’到喜欢上‘打鸟’人,这种态度转变,是时代进步带来的环保理念巨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

  明年1月9日,沈尤和他的同事就将进行第六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希望可以为四川省各级部门落实《湿地保护法》提供有用的依据。

  他们还希望让普通市民知道,破坏湿地和砍伐森林一样是违法行为,保护湿地和每个人的生活切实相关,这是法律落地施行后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何川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