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邵珠林——精雕细琢方寸之间现众相万千!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0-13 16:58:55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核雕传承人/邵珠林

image.png

邵珠林,字青雲,山东临沂人。自幼习画喜雕刻,山东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其作品《八宝弥勒》获2016中国(山东)“人立陶琉”杯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作品《君子观花》获2016中国(山东)“人立陶琉”杯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作品《金玉满堂》获2016中国(山东)“人立陶琉”杯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作品《菩提树下问道人》获2017中国(山东)“神龙杯”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作品《菩提树下问道人》获2017中国(青岛)“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奖。

核雕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细致入微。

1634115313763140.png

在明代初期,核雕特别盛行,当时的文人墨客和朝廷显贵们把它同珠金玉器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装饰佩件和扇坠,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间则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同时也有制成配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赏玩。

“核雕之所以能在我国民间工艺中独成一系,独树一帜,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是因为核雕这门工艺有着它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核雕创作载体的独特性,它是以果核为创作原料,其次,这门工艺创作的随意性很小,创作人必须以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邵珠林这样说道。

精、细,体现在核雕作品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夺天工之奇效,如核舟,不仅能在细微之间表现人物数十人,而且舟上门窗每扇都能开合自如,其落榫处以毫厘计算,令人难以置信。核雕体积虽小,却构思缜密,设计精巧,工艺细密,以小见大,作品可作为颈项、衣带、折扇或绣袋的坠挂件,若穿成珠串,可作为手腕、颈项饰物。它曾是历代手艺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如故。当今悄然兴起的核雕市场,不仅使中国传统优秀技艺得以传承,而且将会不断光大,显示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的生命力。

1634115332995543.png

在学习核雕技艺的初期,邵珠林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创作核雕之前,他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这些技艺缺一不可。

要选择比较肥厚,而且可雕刻的凸起面积较大的桃核,这样他才能为后面的创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灵敏能力也有很高要求。核雕这门工艺属于功夫活儿,心浮气躁是做不出来的,桃核又小又硬,雕刻时,手指难免会被刀具锉伤,这就更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否则只能半途而废。而最终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雕刻风格。

1634115382818808.png

在2016年,他的作品《君子观花》获中国山东人立陶琉杯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作品《金玉满堂》获中国山东人立陶琉杯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作品《菩提树下问道人》获中国山东神龙杯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中国青岛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奖。同时他的作品《传承》、《教子图》被山东艺术学院永久收藏;同期十人团队参与并设计木雕《清荷》被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收藏。

从艺多年的邵珠林依然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用他的双手雕刻出更优秀的核雕艺术品,为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助力!

邵珠林老师更多作品欣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