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陆彦梅——青出于蓝,织染交融让侗族服饰古朴生香!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0-15 12:12:33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侗族蓝靛靛染传承人/陆彦梅

1.PNG

  陆彦梅,女,侗族,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蓝靛靛染技艺传承人。她自幼在外婆及母亲的悉心指导下,传承靛染、刺绣之美 ,致力于侗族靛染,豆染的研发,在以传统靛染、豆染、蜡染、扎染、纯植物彩染等天然印染技术的基础上,多种技能相结合,创新设计了很多受人欢迎的旅游商品。多年的积累,技艺越来越精湛,获得刺绣大师和蜡染大师称号。

蓝靛染

  古往今来,侗族都以蓝靛染制的“侗布”做衣裙,色泽艳丽大方,有着山野植物的清香,古香古色。而染料蓝靛的制作是制成“侗布”的重要基础,蓝靛的制作耗时长,工艺繁杂,因而更显珍贵。

2_副本.png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大山深处,侗族人民大都穿着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全手工制作而成的传统服饰。在侗寨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印染作坊, 这套古老的手艺主要由侗族妇女来完成,种植蓝靛、纺纱、织布、染布花费了侗族妇女们大量的时间,也是妇女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技能。没有自己文字的侗族人,通过言传身教,使得这一套古老传统的蓝靛靛染工艺在不断重复和岁月的轮回中保留下来,并流传了数千年。

3.PNG

  蓝靛染工艺是用蓝靛草加工成蓝靛,用蓝靛作染料,用土碱、烧酒、石灰、牛皮胶作辅料,经过手工操作,把布染成月白、月蓝、蓝、深蓝、浅灰、深灰、青等色。贵州广大侗族、布依族、苗族都喜欢种植蓝靛和进行蓝靛染。据史料记载,贵州的侗族布依族、苗族的先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掌握了靛染技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是对蓝靛靛染工艺的生动描绘。千百年来,靛染与织、绣相交相融,奔涌在侗族妇女的生活与生命里。手工赋予自然植物以活态创变,成就了生活中的实质用物,也让侗族妇女们拥有了果敢热情的生活态度。

4.PNG

  在黎平县肇兴古镇长大的侗族姑娘陆彦梅,就是一位发现靛染之美,用靛染创造出美好生活的人。这里是侗族同胞聚居人口最多的村寨之一,被喻为千户侗寨。

       在苗山侗寨,有一项流传了千年的传统靛染工艺。每年夏季伊始,侗族同胞就上山采集植物,然后浸泡多日,经过数道工序后,抽出靛染染料,并用此染制成蓝、青等色的侗布。在外婆的谆谆教导下,陆彦梅成为当地传统手工艺蓝靛靛染传承人。

5.PNG

  通过不断探索和大量实践,陆彦梅研发出多种纯植物彩染;通过不断寻访和反复试验,把侗族失传了近百年的豆染技艺掌握并提升和加以运用,并结合扎染、蜡染、刺绣等研发创新出多种布艺旅游产品。

       她传承靛染、刺绣之美 ,致力于侗族靛染,豆染的研发,在以传统靛染、豆染、蜡染、扎染、纯植物彩染等天然印染技术的基础上,多种技能相结合,创新设计了很多受人欢迎的旅游商品。多年的积累,技艺越来越精湛,获得刺绣大师和蜡染大师称号。

6_副本.png

  “古往今来,侗族都用蓝靛染制的侗布做衣裙,其色泽艳丽,有着山野植物的清香,古色古香。蓝靛染料的制作是侗布的重要基础,蓝靛的制作耗时长,工艺繁杂。”陆彦梅这样说道。

       侗布古朴美丽,如今已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侗族妇女瞅准时机,开始在农闲时节,制作侗布售卖,贴补家用。陆彦梅则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在2015年,陆彦梅带领同村妇女,成立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县城和旅游区开设了三家实体店。

7_副本.png

  合作社生产的“侗品源”品牌围巾、服饰、床上用品、手工布包等多达3000余件,仅2015年就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00多人就业。“

       是研发和创新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后,我将继续研发出更多的创意产品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并希望带动更多的侗族妇女实现发家致富。”陆彦梅说。

       现在,陆彦梅依靠传承与创新,正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侗家姐妹通过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陆彦梅老师更多作品欣赏:

8.PNG

9_副本.png

10.PNG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