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汪卫荣——千姿百态,雕刻刀尖上的艺术!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1-15 11:05:27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贺兰石雕刻传承人/汪卫荣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09.jpg

  汪卫荣,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国贺兰砚之乡-西夏区贺兰砚协会副会长,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夏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贺兰石篆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贺兰石雕刻

  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为宁夏五宝之首。贺兰石名满天下,被誉为宁夏的“蓝宝”。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2600米左右悬崖上,是大自然经过数亿年的磨练而形成的“精灵”。贺兰石因地壳变动、泥沙沉积而形成,属于水成岩;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绿紫两色,天然交错,刚柔相宜,叩之有声。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25.jpg

  除了贺兰砚,贺兰石印章也是极为丰富的,即有文化又有内涵,收藏使用相得益彰,雕刻师根据石头本身的造型和颜色,配以花鸟鱼虫、名人头像、诗词歌赋,图案随心而动、随性而为,经过大师的精心雕拙,每枚印章花色不同、形态各异,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汪卫荣自幼便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篆刻和贺兰砚颇为感兴趣,并且长大后开始潜心学习研究金石篆刻和贺兰砚的雕刻工艺。

  他自小天资聪颖,赋有艺术天分,喜欢研究新鲜事物,喜爱书法、绘画,尤其喜欢篆刻艺术。多年来致力于金石篆刻艺术,将西夏文和汉印急就章风格相结合,采用单刀冲刻的方法,加入图画、图形、贺兰山岩画、生肖、传统文化、宁夏风土人情等宁夏特色元素。由于其单刀冲刻的刀法,独特的治印风格,人称“汪一刀”,这不仅是对汪卫荣的赞誉,也是对汪卫荣篆刻刀法的贴切概括。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29.jpg

  随着技艺的提升和作品的呈现,汪卫荣逐步被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慕名而来想和他学艺的人逐渐增多。2002年至今共有30多人跟随汪卫荣学习贺兰石篆刻技艺,目前学艺比较突出的有5人。2010年汪卫荣自办店面,扩大了贺兰石篆刻的影响力,并通过参加各类展示、赛事等活动,将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带到全国各地,有效地宣传了本土文化。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各大媒体纷纷对贺兰石篆刻进行了系列报道,使贺兰石篆刻这一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广、更深的传播。

  汪卫荣早期的作品多为印章篆刻,2000年后,汪卫荣博采众长,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比如风格突出的《图文印章》;表现宁夏特色,通过篆刻展示宁夏风土人情的《塞上行》系列作品;生动刻画贺兰山岩画,具有浓郁宁夏风情的《贺兰山岩画》系列作品;与贺兰山完美结合的十二生肖卡通作品等。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32.jpg

  阳光总在风雨后,汪卫荣在2018年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之“多彩非遗·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中经专家组评选荣获金奖;

  2018年被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特授予“2018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勋人物”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特授予“优秀传承奖”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36.jpg

微信图片_20211115105840.jpg

  汪卫荣不仅在贺兰砚雕有着自己的研究,还在篆刻艺术上颇有心得,拥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雕刻风格,相信他会在非遗创作的道路越走越远,雕刻出一个璀璨夺目的艺术人生!

  汪卫荣老师更多作品: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子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