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李恩平——艰难前行,发扬壮族天琴!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1-17 15:41:33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壮族天琴传承人/李恩平

1.PNG

  李恩平,第十三代壮族天琴传人,“非遗天琴艺术团”的编舞编乐尚师;广西民歌训练基地特邀天琴特色教师;全球旗袍夫人龙州旗袍社分会会长;广西年龄最小的广西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壮族天琴

  天琴,是中国壮族三大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天琴是壮族的弹拨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用葫芦做琴鼓,梧桐做板面,尼龙做弦线,琴头是雕刻的龙和凤。演奏时用弹片拨弦,发出优美动听的琴音。天琴的音色圆润明亮,节奏明快,有如天籁之音,深受壮家人的喜爱。

2.PNG

  天琴有着较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擅长演奏欢快和抒情的曲调,可用于独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是壮族支系偏人文娱活动中使用的唯一弹弦乐器,不论男女都喜爱弹奏天琴,特别是民间艺人和歌手演奏技艺更高。

  天琴是骆越巫术法事中必不可少的法器, 据传说能与上天神灵对话。天琴是神圣的象征,代表着长寿、驱鬼灵魔、辟邪,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PNG

  天琴郎李恩平出生于广西一个保存着巫文化的古老村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美女村,这条村子是天琴这一乐器的发源地,而壮锦也是该村民俗工艺的一大特色。

  天琴郎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他便对舞台表演艺术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当奶奶用老式DVD播放机放一些当地的演出视频时,李恩平会用水彩笔在脸上涂涂抹抹,跟着影片里的舞者学唱歌跳舞。奶奶常带他在乡镇舞台演出,让他得到了很多舞台实战经验。奶奶会教导恩平注意他的言行举止,教导他举止应该文雅,不能粗鲁。

  恩平刚刚学会天琴的时候,奶奶带他四处参加表演,为他缝制演出服,指导他的每场演出。奶奶为他感到非常高兴,小恩平的内心充满初涉舞台的新奇与兴奋,而这种喜悦全然与金钱无关。

4.PNG

  李恩平在演出中看过很多原创节目演出,了解到农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他看到好看的动作时就会记下来,加入自己的演出舞蹈编创中。

  李恩平的喜怒哀乐与天琴息息相关。很多现存的天琴曲谱都是恩平与其老师一起到田间采风,听着老人们弹奏音乐,靠自己的耳朵记谱,由此搜集编成。这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恩平从清晨到日暮都在田间地头和老人们打交道,不断听着古老而悠扬的歌曲,并记录下来,回到家后将其谱成曲谱,最后把歌曲整理好,练习好。

  他虽然家境贫寒却有骨气,自食其力,勤劳奋进,踊跃参与社会上各种演出活动、比赛。近三年连续荣获各种大赛的奖项:2015年全国小金钟音乐大赛湘桂赛区声乐少年组铜奖;2015年全国小金钟音乐大赛总决赛荣获“最佳文化传承奖”;2016年广西三月三山歌擂台赛荣获“山歌擂台赛少年组一等奖”;2017年央视首档国学才艺大赛荣获“新六艺才艺大赛二等奖”......

5.PNG

  对于一个相对落后,且战事不断,有着古老农耕文化的部落来说,文化艺术的发展并不是易事。壮族先人相信,巫师靠音乐与天地沟通,不仅求得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而且留给后人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得以从流传的曲调中窥见一个古老民族丰盛而多元的文化。

  现在,天琴郎李恩平凭着自己的力量,在学校组织起了一批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各族儿女们一起为壮族非遗天琴艺术助力与传播!展现壮族天琴非遗之魅力!为传承非遗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