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张墙林——成竹在胸,瓷器与竹编合二为一,绚烂传承!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11-30 11:56:45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瓷胎竹编传承人/张墙林

1.jpg

  张墙林,四川青神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技艺传承人。曾获得中国非遗协会发起并由中国九州传媒举办的2019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全国首届最精美工艺竹编三等奖。

瓷胎竹编

  中国瓷器的特点洁白如玉,也正是因此,中国的瓷器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可是这个单词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意思,它还有着另外一个解释-瓷器。所以在某种程度而言,瓷器是中国一张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名片。竹子,在我国产地十分丰富,竹制品在我们的生活处处处可见。而竹编艺术则是我国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之一,它的原材料是竹子,以竹子为主体,再在上个面编制出各种的花纹,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的方式。

2.jpg

  一直以来,艺人们在探究一种艺术方式,将瓷器和竹编相互结合,而瓷胎竹编的出现,则为中国弥补了这个空白。瓷胎竹编,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它以景德镇名瓷,德化羊脂玉瓷为胎,精选生长2—3年、节距2.5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制作成厚0.2毫米,宽度0.45毫米的精细竹丝。”张墙林说道。

3.jpg

  张墙林,自幼出生于竹编世家,16岁起跟随母亲学习竹编技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专研熟练的掌握了竹编字画,瓷胎竹编,立体竹编等编织技艺。他在生产创作时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有时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需达数月之久。现在主要设计和生产各种竹编艺术品,有瓷胎竹编的茶具、花器等瓷胎竹编产品以及竹编的其他产品。瓷胎竹编工艺品不仅看起来非常典雅古朴,其中的民族艺术也十分突出,在艺术品中极具代表性!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演变而来的瓷胎竹编技艺,正犹如一朵绽放的艺术之花,绚烂而夺目!张墙林也正信心满满,决心将这种非凡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张墙林也正信心满满,决心将这种非凡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张墙林老师更多作品:

4.jpg

5.jpg

7.jpg

8.jpg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