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刘建春——肩负重任,传承百年砑花技艺!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2-18 10:41:41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葫芦砑花传承人/刘建春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715.jpg

  刘建春,1977年生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唐山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唐山市路北英才。师从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大师张福来先生,专心学习葫芦砑花技艺。他自幼喜爱美术,先从事葫芦烙画工艺创作,后拜葫芦砑花第四代传人张福来为师,潜心学习砑花技艺,葫芦砑花这门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技艺在唐山得以传承。

葫芦砑花

  砑花葫芦也称作押花、掐花,据传这个工艺始于明清时期。砑花的原理与阳刻比较相似,相同处都是将花纹周围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现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下去,使葫芦表面上出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形成花卉、山水、风景、人物等美伦美幻的浮雕效果,砑花不会破坏葫芦表面的那层硬皮,可以历经百年长久保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737.jpg

  砑花葫芦经过百年的传承,艺术表现手法得到了无数次的创新与改进,现在手艺人刘建春将这项技艺顺利的继承了下来。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801.jpg

  在学习创作的初期,刘建春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选材,他要选择皮质软硬适度,无伤痕的葫芦,其次就是起稿时的构图,首先在他的心中要有明确的定位和图样,然后用细刀在选好的葫芦上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对刘建春来说,创作过程中的难点在起稿,起稿不能压得太深,力度不要太大。因为葫芦表面很光滑,一定要在手中固定住,这样勾勒轮廓时葫芦不会滑动,才不会画错。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815.jpg

  日复一日,刘建春通过潜心学习传承了葫芦砑花的传统技法,又勇于创新,突破了传统砑花中有实无虚的不足,创新了“点砑技法”与“阴砑技法”。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展会与比赛并多次获奖,作品不但深受国内收藏家的青睐,更是得到国内外民俗及手工艺专家高度评价。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828.jpg

  刘建春现为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葫芦艺术要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853.jpg

  身上的荣誉有多少,肩上承担的责任就有多大,刘建春将永葆匠心,在砑花葫芦这条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为中国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建春老师更多作品欣赏:

微信图片_20220218103905.jpg1645151965419133.jpg

1645152028352455.jpg

微信图片_20220218104004.jpg1645152050370528.jpg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非遗地图
责任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