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武术之乡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9-15 11:15:10

  中国小康网9月12日讯 记者董科娜  去年8月,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太极拳展演项目总决赛在陕西落下帷幕,浙江共11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其中,建德市代表队由乾潭镇各行各业的14位业余太极拳高手组成,通过1个多月的全力备战,在此届全运会中荣获群众展演太极拳决赛农村乡镇组太极拳(八法五步)二等奖。

  建德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得益于多年以来对武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建德的武术运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习武晌武之风浓郁,武术人口达总人口的20%。就在2019年12月,建德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武术之乡,目前正努力争创全国武术之乡。

  “文化体育工作是利长远、打基础的,要算大帐。”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在相关工作文件中批示道,“创建只是一个载体,更要思考如何整体谋划,思考文化体育工作如何推动建德百姓身心健康、精神富有。”

  传承 尚武立德的文化自信

  越来越多的建德人,正在喜欢上武术。

  “武术在建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更为建德武术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武术运动已在建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百花齐放。”建德市武术协会会长邓林林介绍,“尚武立德·传承普及·自强不息”是建德武术的精髓。近年来,建德积极组织武术爱好者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武术比赛,获奖牌数达500余枚,开展省市级武术培训达20余项次,多次荣获浙江省武术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武术贡献奖单位,武术已经成为建德全民健身的主力选项。

1663211588357821.png

图:山清水秀间练太极

  天罡拳、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木兰拳、大成拳、武术短兵……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建德形成了多个优势武术项目。

  如天罡拳,是建德市的省级非遗项目,在建德有着一百多年的流传历史,是建德极具本土特色和代表性的武术项目。板凳、棍、钉 耙、扁担……任何手边的农具、器械都能拿来使唤,攻守兼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习武并不是为了表演,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感受到天罡拳的魅力,并让它传承下去。”建德天罡拳第四代传人俞宝麟,从6岁就开始跟着爷爷学拳,大半辈子都在致力于将这个古老的拳种发扬光大。

  不仅是天罡拳,对于建德人来说,武术除了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极具建德特色的太极拳、木兰拳等拳种,都在不断地与当地风土人情深度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地域品牌,增强了建德百姓的文化自信,实现了精神富有。

  如建德大洋镇是浙江省太极拳之乡,有1万余人练习太极拳,村村有练习队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8年,大洋镇举办了最美梯田万人太极活动,提升传统武术在群众体育健身中的影响力。“通过四届太极拳特色活动举办,太极拳已经成为我们大洋镇对外形象的一个新窗口、新品牌。”大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 “练什么、怎么练、去哪练”的建德解法

  为何要大力发展武术项目?建德的实践不是空穴来风。

  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有关太极拳的学术论文,证实了太极拳在老年人防跌倒、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对当今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社会作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要“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发展中国特色健身项目,开展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

  传统武术要获得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要解决好老百姓“练什么、怎么练、去哪练”的问题。近年来,建德通过大力实施武术“六进”活动,促进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警)营,建设了一支包括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在内的,具有中、高段位的武术技术骨干队伍,形成建德市独特的习武氛围。

  每个星期六早晨7点,建德莲花镇莲花村的十几位阿姨,都会雷打不动地跟着镇里聘请来的“小师傅”学打太极拳。“练了太极拳之后,感觉身体好了很多,而且打拳的时候心是静的,比跳广场舞感觉好多了。”村民陈阿姨笑着说。

  原来,为积极推动武术“六进”活动,莲花镇不仅聘请了一名专业太极拳教练每周为六个村的村民授课,自2021年初莲花镇戴家村成立武术培训基地以来,莲花镇一直致力营造武术运动的氛围,并聘请建德市武术协会会长邓林林作为文艺村长,通过“传、帮、带”,组织基层文艺队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村民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村民们可以去各村文化礼堂跟随专业教练学习武术,各村文明实践站的健身场所也都是习武爱好者们的晨(晚)练点。”莲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今年5月,建德市武术协会兵道教育基地戴家培训基地被授予“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浙江省工作部培训基地”,也是建德市唯一一家被该联盟授牌的培训基地。如今,在莲花镇各村,武术运动已经成为老百姓追求文明健康生活首选方式,也最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全镇习武健身之风日益浓厚。

  不仅是莲花镇,为解决“练什么、怎么练、去哪练”的问题,建德大力发展武术分支机构和习武网点。截至2022年7月,以市武术协会为核心,建德市共有 15 个武术分支机构,建立了76个习武网点和12个各拳种的晨(晚)练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推动了建德武术事业的持续快递发展,为大力推进建德市全民健康运动的发展。

1663211455739767.png

图:三都小学武术兵道训练

  为打破“传统武术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练的”这个固有认知,建德还积极推动“武术进校园”。

  今年是张松涛来到建德市三都中心小学的第四年,专职从事学校的武术教练工作,协助学校将传统武术操列入体育课教程,组织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我们推出了全员性的大型武术操,功夫扇、‘武德三字经’、战旗……每年都会更新内容,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从中受益。”张松涛介绍道,就在2021年5月,三都中心小学正式开展武术兵道项目,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现有200余名学生参加参加武术兵道训练。

  不仅如此,学校每个年级都有武术课,人人都会打一套拳。“学武术、要知道,爱父母、重师道,自私抛、懂礼貌……”武术操中的“武德三字经”让孩子手脑共用,因不受场地天气限制就能锻炼,很受学生们欢迎。2021年6月,三都中心小学还挂牌成立了“武术教育基地”,武术成为学校德育课程的一大特色亮点。

  “解决好‘练什么、怎么练、去哪练’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好武术健身爱好者享受晋段升级的快乐问题。”邓林林表示,为此,建德大力发展武术会员,组织会员进行段位考试。目前,建德现有中国武术段位人员2353人。

  创新 “一招一式”打出物质富裕

  武术作为我国的一项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其中,发展相关产业是保持传统文化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产业项目,打造一批以武术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建立武术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建德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产业,正在探索一条武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莲花镇戴家村的村民王阿姨怎么也没想到,打拳还打出了一个富民产业。“上个月来了60多位武林高手在我们戴家村培训了7天6晚,直接带动了收入。”开着一间民宿的王阿姨开心地说。

  王阿姨口中的“武林高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太极高手、武术爱好者,于今年8月在戴家村进行太极推手裁判员培训及技能测试。培训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太极拳推手教学的师资质量和裁判场上执裁水平,同时也带动了戴家村民宿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利用新建成的戴家新村徽派民居,按照“先试行再规范”的理念,莲花镇戴家村探索实行了统一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发展“民宿经济”,由村两委带头经营,农户自愿参加,为农户免费提供客房管理、烹饪理论等培训,由村集体统一接受预订,按顺序向经营户分配客源,费用由各经营户报接待中心,按月统一结算。

  除了太极推手裁判员培训及技能测试,自去年以来戴家村已开展了3次集中培训,接待人次达220人。“结合戴家村自身民宿产业的优势,依托‘戴家村成立武术培训基地’‘中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两块牌子,我们希望通过武术这一纽带,探索出一条武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径。”莲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戴家村文艺村长的邓林林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支持莲花镇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大力推进群众武术发展,有计划地开展和推广安全、规范、专业、健康、高质量的武术项目培训和赛事活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百姓致富。

  “我们还将努力创建全国武术之乡,争取为建德引进国家级的武术赛事。”邓林林说道,未来建德将通过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的赛事,把更多视线聚焦到了建德,让更多人通过大赛了解建德、走进建德,将文化旅游+体育赛事逐渐成为建德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探索文旅体融合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编辑:彭慧 

作者:董科娜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