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黄春伟——砥砺前行,开启软陶创作之路!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02-03 10:22:02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时代记忆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面塑传承人/黄春伟

1.jpg

  黄春伟,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继承人,1989年生,传统面塑第四代传人,新派陶艺创始人,于面塑与彩陶融为一体。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原料,调和成不同的颜色,再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成形态各异的状物形象。据有关史料记载:兴化面塑匠人的手工制作始于汉代,传于唐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当时兴化的边远乡镇大营己有面塑匠人的足迹。兴化面塑匠人黄宝富师傅的面塑艺术十分成熟,他创作的艺术形象主要来源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既有文学艺术性,又有生动的趣味性,同时还有广泛的群众性。

2.jpg

  软陶,也叫彩陶、软陶土,是一种可塑性非常强的人工合成陶土,制作好的产品只要将它放进烤箱中轻微烘烤,就会生成质地坚硬、色彩艳丽的的彩陶手工艺品。

  不同颜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样和形状,软陶不但可以捏塑形状,还可以经过烘烤,使其硬化而永不变形。软陶材料颜色丰富,看上去像橡皮泥,但它的柔韧性和延展性非常好,是一种集陶土、纸黏土、雕塑油泥、橡皮泥优点为一身的最新的手工艺创作材料。

3.jpg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黄春伟接触到了软陶,软陶虽然跟中国传统的面塑的制作材料不同,但是创作技法中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同之处,可以说软陶的制作是建立在面塑的基础之上,由于它的可塑造性与无穷的创造性,让每个手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符合自己心中要求的作品,于是黄春伟对这个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启了一段属于他的软陶艺术创作之路。

  黄春伟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别看这位青年小伙岁数不大,但是却有着11年的面塑捏制经验,这个技艺是他们家族的祖传手艺,而他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4.jpg

  由于面团的可塑性强,在捏塑过程中很容易把握面塑的造型,面塑艺人通过揉、搓、挤、压、团、挑、按、拨等造型技巧,先把面人的头部或身体做出来,再加手,配以相关的道具。顷刻之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形象完成了!妙肖传神、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

  软陶的创作有四大步骤:揉土、造型、配色、质感。第一步的揉土是软陶制作的必要工序,其目的是把未经加工的软陶材料揉制均匀,使材料的内部密度加大,减少裂痕与气泡的存在。而造型这一步则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考验,需要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生动的逼真小人偶......

5.jpg

  “没有面塑上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就不会有现在软陶的迅猛发展,而软陶艺术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很大的原因要归功于面塑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对软陶技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软陶仍是手艺界DIY的最爱,不同颜色的土可以塑造成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样和形状,软陶很可能成为21世纪最迷人的工艺作品,我也会将中国传统面塑技艺与软陶技艺相结合,创作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并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发图强”黄春伟这样说道。

  面塑的传承与很多中国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而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