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打造老字号复兴的“诸老大”样本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6 12:38:14

  中国小康网讯 2024年3月21日,“中国粽 诸老大——2024年诸老大端午文化发布会”在杭州召开。发布会上,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诸老大“中国枕头粽首创者”证书;首枚反映中华传统美食粽子文化的邮票——“诸老大”主题邮票正式发布;“马庄香包×诸老大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一系列大动作显示着百年老字号诸老大以文化之力强势归来。

  数据显示,从2019年的1000多万到2023年超4亿销售规模,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双驱并行,诸老大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出传统老字号复兴的“诸老大”样本。

图片1.png

  从产品到文化

  做老字号的复兴者

  2024年诸老大端午文化发布会上,首个重头戏便是由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诸老大“中国枕头粽首创者”证书。这一权威认证,也认可了诸老大在枕头粽产品的首创者地位。

  同时,发布会现场还开启了具有“诸老大元素”的中国枕头粽首创者纪念邮票的首发仪式。诸老大主题邮票一套两枚,第一图以传统龙纹围绕着诸老大的品牌LOGO,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融,预示百年老字号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第二图则采用复古线描艺术手法表现了诸老大的代表性传统经典门店,蕴含了诸老大的百年文化。

图片2.png

  发布会上还举行“马庄香包×诸老大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以“国香徐来”为产业主题定位,推出创新系列、经典民艺系列、合作定制系列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端午礼发布会,诸老大首次把“端午产品发布会”改为“端午文化发布会”。对此,诸老大董事长吴大星表示,诸老大做的不仅仅是粽子,而是以粽子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集体记忆和文化情怀。

  围绕“文化”打造产品,这些年,诸老大一直积极寻找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在2024年端午礼产品发布环节,诸老大2024重磅新品——诸事龘龘随之亮相,焕新的包装保留并放大了原包装的红金色组合,形成鲜明的货架辨识度。除此之外,还有超级性价比的代表——“非遗系”产品和超级颜价比的代表——状元礼产品,以及更偏商务、更加高端的国粽系等产品。

  “诸老大可以肩负起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带动更多老字号一起复兴,让那些曾经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熠熠生辉的老字号重新迎来新生,让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创新力和生命力。”吴大星说。

  从传承到创新

  做中国粽的传承人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创于1887年的诸老大,是粽子界迄今可考最悠久的品牌。

图片3.png

  然而,吴大星深知,传统的粽子产品主要受到老一辈消费者的青睐,诸老大想守住百年根脉的同时在年轻一代中渗透下去,必须时刻对产品进行创新,以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审美。

  乘着“新国潮”的东风,诸老大踏出舒适圈,不断适应潮流与时俱进,融入国潮元素,推动品牌向年轻化、时尚化迈进,不仅成功收获了众多年轻“粉丝”,还成为大家口中最会“玩”的老字号。

  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创新,老字号讲的是传承创新,老字号的精髓不能丢。号称“甜粽之王”的诸老大,保留了百年前首创的“枕型粽”这一裹粽手法和更有多年传承的洗沙粽技艺,粽娘们严格按照古法工序洗沙、裹粽,以达到洗沙粽最好的口感。

  “我希望有朝一日,粽子能成为代表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符号之一,诸老大能成为国人公认的最好的粽子,可以代表千年端午文化,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吴大星说。

  以科技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

  虽然已经超百岁高龄,却不影响诸老大拥抱大数据时代的果决与魄力。2023年4月17日, 总投资3.6亿元、建造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诸老大供应链智慧化未来工厂开工建设,这是继3年前5G食品工厂建设之后,诸老大在食品智能化、数字化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首个自建5G食品工厂,诸老大便在用智慧化供应链管理方式,对全产品线精准管控,此次智慧工厂的落地,诸老大基本上重构了粽子生产工艺流程,开发全自动设备,将烧煮、落袋、真空三个环节在一体机中实现。并首次引入运用RFID无限传输技术介入数字化原材料管理,实现生产全链路品质溯源,展现了诸老大在自动化升级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品牌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发展策略,打造了一份“传统饮食文化+现代科技”的样本。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从2019年到2023年4年间,诸老大销售额从1000多万增长到4亿元,年增长超过50%。

  一手传统,一手创新,在岁月更迭中,诸老大走出了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新步伐,踏上了传统与科创双驱并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更多老字号的复兴打造出一份可借鉴的“诸老大”样本。(章晨露)

  编辑:吴小敏


作者:章晨露
责任编辑:刘淞菱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