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千年文脉 文字润泽长远 考古中探寻“何以中国”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16 15:42:13

  央视网消息:国家文物局今天(4月16日)发布了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现存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目前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这也是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王墓葬,已经出土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木俑、乐器等,椁室盖板上发现大量墨书文字。这些考古发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楚国的灿烂文化。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武王墩自然村南,距离楚国都城寿春城约15公里。考古发掘前,一处土墩在千百年来的口口相传中被认为是一座楚国王墓,1981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王墩一号墓,也就是目前所发掘的主墓为中心,周围分布有陪葬墓、陪葬坑、祭祀坑等重要遗迹,紧临主墓西侧,还发现一处长达147米的大型车马坑。

  2015—2018年,武王墩墓发生盗掘,此后公安机关追回77件被盗文物。经文物专家评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盗掘对地下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武王墩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随着14米高的封土、15米深的填土清理完毕,一座开口为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道长达42米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大墓显现出来。墓圹四壁有台阶逐级内收,台阶表面涂抹青膏泥,形制规整、结构严密。

  考古发掘至今,墓室结构已清晰地展现出来。墓坑深达19米,底部边长约22米,中间区域用巨大枋木搭建起9个木椁室,整体呈“亞”字形,其中,东、南、西、北共8个侧室分别藏有铜礼器、生活用器、木俑、乐器等文物。

  楚金钣: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

  楚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楚国最后的国都位于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在安徽境内,以寿县为中心发现了大量楚文化遗存,其中就有楚国的一种货币,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货币,今天我们称之为“楚金钣”。楚金钣哪里收藏得最多?接下来,就跟随总台记者一起走进全国收藏楚国金钣数量最多、金气满满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感受一下。

  “爰”为货币重量单位,郢爰、陈爰和盧金都是楚国的称量货币。上世纪50年代至今,安徽寿县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大批楚国黄金钣窖藏,数量为全国之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藏金钣总计195件、近20千克。经过测定,盧金和陈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分别为85.89%和88.62%,郢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在92.59%—96.19%之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也由此被称为“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馆。

  据介绍,楚国所辖疆域向来是古代的产金之地,其黄金储量和产量令其他诸侯国望尘莫及。《管子·轻重甲》有记载:“楚有汝汉之黄金。”《战国策·楚策》记载:“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考古还发现,楚国金币流通地域广阔,在楚国所辖疆域及与楚国有贸易和军事往来的周边国家遗址中均发现有楚国金币的身影。不过,当时楚国的黄金货币流通多在上层社会,民间流通主要货币是仿海贝形制铸造的铜贝,也称为“蚁鼻钱” 或“鬼脸钱”。

  楚国考烈王时期产生多个成语故事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取得重大进展的项目是位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考古。初步推断,武王墩墓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结合史书记载,以及其它楚墓研究成果,现在考古专家推测,武王墩的墓主可能是楚国的考烈王。

  我们或许对考烈王本人比较陌生,但围绕着考烈王产生的一系列成语典故一定耳熟能详,比如毛遂自荐、歃血为盟等。接下来,就顺着历史时间轴,用成语故事来了解一下这位考烈王,认识这位史书中多次提及过的一代楚王。

  纸上谈兵:发生在考烈王三年

  史书记载,考烈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秦国攻打赵国。秦军与廉颇率领的赵军对峙于长平。廉颇治军严谨,临敌慎重,但赵国孝成王被秦人离间之计所惑,命赵括代替廉颇。赵括熟读兵书但年少气盛,不谙韬略举措,冒失落进秦国的圈套,纸上谈兵的结局是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全数坑杀。

  毛遂自荐 歃血为盟:发生在考烈王六年

  直到考烈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处于秦军围攻之下。赵国平原君奉书向魏国国君以及信陵君求救。魏王派军10万救赵,但受秦军恐吓按兵不进。

  军情紧急,平原君挑选20个门客准备突围到楚国去求援。此时,有门客毛遂向平原君自荐。抵达楚国都城后,平原君向考烈王指陈厉害,考烈王从早晨到中午一直不置可否。于是毛遂提剑上前,以性命要挟,直言楚王不应忘记家国屈辱,使考烈王为之折服,最终以鸡狗马的鲜血宣誓为盟,赵与楚的合纵由此得以缔结。

  结盟后,楚国春申君率兵救赵。魏国信陵君窃取虎符后引兵北上,等楚国、魏国援军赶到,秦军迅速撤退。

  毛遂自荐、歃血为盟、窃符救赵的背后都有考烈王的身影。

  廉颇老矣:考烈王接迎迟暮大将

  公元前244年,也就是考烈王十九年,郁郁不得志的廉颇离开赵国投奔魏国,春申君遣密使迎廉颇至楚国,考烈王封其为大将,然而,廉颇年事已高,在楚国为将而无功,死后葬于寿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考烈王身后人事变迁

  公元前238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考烈王病亡。春申君没有听从劝告,反被他人诛杀。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司马迁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八个字,来感叹春申君的临终遭遇。

  这些成语典故围绕考烈王,关联着廉颇、毛遂、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战国时代的风云里,这些历史人物以人生际遇铸就如点点星光般的文化经典,汇进中华文明的江河湖海,润泽后人。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