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启动 年度主题:原创文学的原创性在哪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2024年4月15日,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正式启动。即日起至5月15日,组委会接受出版社、出版公司或作者本人提交作品。最终获奖者将于10月的颁奖典礼现场公布。荣膺首奖的青年作家将获得人民币30万元的写作支持。决选名单入围作者将获得宝珀青年挚友奖、决选入围作品证书和2万元润笔费,以鼓励青年作家继续创作。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以“公正、权威、专业”为原则,旨在为华语文学领域鼓励与发掘45岁以下优秀青年作家。共同发起方——宝珀与理想国,也同时在向大众持续传递一则简单而意味深长的信息,“读书,让时间更有价值”。
文学奖坚持评委团每年换新,以保证成员构成的丰富性与高水准,汇集众多在华语文学与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标志性人物。本届评委团由陈冲、骆以军、双雪涛、许子东、张定浩(按名字首字母排序)组成。
2024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年度主题为:原创文学的原创性在哪里?每一年,文学奖会选定一个关乎创作现况或时代境遇的年度主题,邀请写作者与关心文学创作的朋友们共同思考和探讨。
时间来到2024年,“遇事不决,AI现学”从玩笑变成了(至少部分的)日常,街头广告牌的虚拟代言人悄然增多,长达六十秒的文生视频丝滑呈现多重视角,AI参与创作的小说拿到文学大奖……“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但在这里,我们不想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也无意探讨AI工具的诸多应用前景,只是AI的快速发展,恰如一面镜子,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反观自己的存在:
如果说,人类基于历史与个人经验的思考判断已无力与大数据分析相抗衡,那么,更具“原创性”的工作是什么,是否存在某种不可替代的人类“创造”?我们关于这个世界,以及人在世界中位置的思考,有多少是习得的,又有多少是“自己”的创见?如果说,每个人都只是偶然性的造物,我们会不会从未“原创”过?
——“文学”无法不关心“人”与“世界”,也无法回避“自我”,因此上述种种,也都是文学一直在探讨,且永远不会停止追问的主题之一。
具体到文学创作,或许也可继续追问:所谓“原创文学”的“原创性”究竟在哪里?独立完成?前所未有?某种特别的联结方式?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与可能性?它一定是“新”的吗,依托于某种新的现象、新的身份、新的题材,并以新的文体、新的语言、新的修辞来表现?它和“旧”的文学传统、文学范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当下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互动的?当“创意”成为一种产业,时下流行的形式与议题,究竟是现实关切的必然,还是大数据不断推陈出新、如法炮制的套路?对于一个作品来说,真实、独特、完成,哪个特质更重要,又或者缺一不可?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原创性”被高估了吗?还是被冒领了?
在一个人类主体性越发可疑的节点,借由文学之堡垒,讨论原创之必要,或许恰逢其时:究竟,我们能够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原创的人”,争取一个“原创的世界”,并与之相应地,夺回一种“原创的文学”?
2024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陈冲,演员,电影导演,编剧,作家。主演电影《小花》《末代皇帝》《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导演作品《纽约的秋天》《世间有她》《英格力士》等。著有《猫鱼》(即将出版)。
骆以军,作家。代表作有《妻梦狗》《月球姓氏》《遣悲怀》《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西夏旅馆》《女儿》《纯真的担忧》《故事便利店》等。
双雪涛,小说家。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不间断的人》,长篇小说《聋哑时代》《天吾手记》《翅鬼》和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著作有《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重读鲁迅》《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等。《锵锵三人行》《圆桌派》等人文谈话节目的常驻嘉宾。
张定浩,评论家、诗人。著作有《既见君子》《取瑟而歌》《孟子读法》《爱欲与哀矜》《无形之物》,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山中》等。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