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优秀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学术交流大会举行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22 10:57:07

  中国青年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4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优秀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邀请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国内外后现代心理学名师、心理学知名专家教授,讲解各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人格与健康促进中心和中青在线主办,三智书院和晨星学堂承办,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心理健康”为主题,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旨在探讨如何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后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事业,使优秀文化内涵与精神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要。

  “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后现代心理学的独特视角,提出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方案,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孙向红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提出:“要深化对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共同探索优秀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为青少年心理支持和服务贡献力量,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青在线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青年报社多年来所做的与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相关的工作,以现实案例强调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据介绍,中国青年报社将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出更加科学、专业、有建设性的报道,助力全社会青少年心理素养的有效提高。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自古就有排忧解愁和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思路,要将其内容融入心理学发展之中,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体系。”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陈喜庆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哪些心理学内涵?如何用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内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是心性、人性、人生、生命。”南京大学教授徐小跃说。他认为,儒、释、道三家共同关注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发展心理学要弘扬“人之为人”的“道心”,把会影响“道心”光明的“人心”克制住,并将其调节到合理的状态。

  “认知取决于心的建构能力。”北京大学教授李四龙说,“因此要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应机接物,恒顺众生。”

  在华东交通大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舒曼看来,阳明心学思想可用于青少年心理教育。他提出了“五关模型”——关系、关心、关注、关键、关照。“关系建立,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前提;关心需要,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关注正向,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向;关键行动,是促进心理素质的路径;关照当下,是接纳现实走向未来的驱动力。”舒曼解释说。

  “中小学心理危机高发,家校合作是难点。”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董海涛表示。他认为,开放性对话能够在中小学家校沟通中发挥积极作用。“开放对话可以把孩子、家长、老师凝聚到一起,形成良性的家校沟通。学校应培养开放对话主持人,发现问题、尽早对话、持续对话,有效应对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挑战。”董海涛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22日 02 版


作者:夏瑾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