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艺院团常态化直播打造线上新舞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截至2024年3月底,已经有89家国有文艺院团、1697名专业演员向公众提供了优质文艺内容,总观看量达到了9.1亿人次。”在4月25日举行的2024抖音直播行业生态大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直播的快速兴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消费,带活了新兴产业。
直播平台上来了“国家队”
“我们不缺少优质内容,但缺少好的传播方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张蕾说,对于专业文艺院团来说,传统的传播方式受众范围有限,内容也相对有限,而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专业文艺院团可以突破“剧场小圈层”出圈,增加了作品网络声量和曝光度,还能够和观众即时互动反馈。
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文化集团,其前身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轻音乐团,集中代表了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涌现出众多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现在该团已经有45名演员入驻直播平台,累计直播2556场,累计观看人数1878万人次。在张蕾看来,直播让该团的演员得到了多层次的认可,也让优秀文艺作品得到了更好地传播。在东方演艺集团的抖音号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合集已经被播放超过2500万次,得到了网友的高度评价,“她们演活了《千里江山图》!被《只此青绿》美到了。”网友“@清风笑”如是留言。
像东方演艺集团一样,文艺院团“国家队”的身影活跃在直播平台上,并且收获了不错的效果。中央芭蕾舞团直播首秀,一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623万人次观看;中国交响乐团在直播平台发布了超过600个作品,拥有超过54万粉丝;中央民族乐团举办“乐上花火”国乐大会,《乐上花火2》 收官之夜晚会直播观看量超过2300万人次。
优质文艺内容成为主流
专业文艺院团开直播,得益于2023年4月启动的“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尝试,许多专业文艺院团通过直播拓宽了舞台渠道,获得收入,也让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
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看来,优质文艺内容已经成为直播主流,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以民乐为例,过去一年,来自国有民乐表演团体的艺术家,带来了6000余场线上国乐表演,10万余名获得打赏的民乐直播中,国家级非遗的民乐演奏者占比13%,这为民乐打开了更大的窗口。
在直播平台上,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受众的认可,越剧、唐诗等成为新“顶流”,绛州鼓乐、独弦琴、天琴、勒尤等小众民乐收获了新知音,拥有580多万粉丝的于文华唱起《敖包相会》,豫剧演员汪荃珍的《风雨故园》让网友纷纷点赞,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我爱你,塞北的雪》唤起了不少网友的回忆。
万山红发布的作品中,还包括了她的授课现场视频。男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传越也在作品中分享了不少声乐教学内容,他表示,过去觉得声乐可能是个小众内容,但发现高雅艺术搭上直播快车后,“曲高”也可“和众”。
越来越多的名家名团选择参与线上直播,目前已经有111名国家一级演员入驻直播平台,累计贡献了1.9万场演出。潘燕表示,专业文艺院团为直播平台提供了优质内容,提升了用户观看体验,丰富了优质内容供给,平台则帮助院团扩宽收入途径,也激发了院团持续创新。
线上线下形成良好互补
通过直播平台,提升收入的不只是专业文艺院团,还有演员自身。“直播打赏的礼物收入成为院团的‘新门票’,我们团内的演员,最高月收入达到2万元。”盘锦艺术团团长丁岩说,这对于一个地级市的艺术团来说非常不易。
演员从直播平台上收获的不只是收入,中央民族乐团青年女高音演员唐文娟就表示,通过直播平台,演员不仅及时了解网友的反馈,也能和其他主播进行交流,相互影响,有助于进行优质内容创作。
专业文艺院团开展团体直播,并非简单把线下演出照搬到线上,也需要创新形式,这些创新形式也带动了院团线下演出的人气。以湖南歌舞剧院歌剧团为例,该团在直播过程中尝试探索了声乐教学、汇报演出等多种解释,并结合观众反馈,确定了7名青年歌手组成“芳华弦歌”组合形式在线上“出道”,演唱湖南民歌。去年11月该组合在长沙音乐厅举办首场线下演出,不少直播间粉丝购票前往,实现了线上反哺线下。
北京歌剧舞剧院致力于孵化自有院团主播,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珩表示,该院致力于线上直播与线下剧目演出一体化迈进,直播反哺了线下演出,优化了节目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实现了营收增长。
“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细化,直播行业已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与传播优势日益显现,直播已成为助力文化传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和线下演出市场形成良好互补。”潘燕说。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