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热效应”激活“冷资源”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骏马疾驰,驼铃清脆,伴着雪地摩托的轰鸣……冰雪覆盖的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草原,此时一派沸腾——一场盛大的冰雪那达慕开始了。
“我们一行人就是奔着冰雪那达慕而来的,在这儿好好体验了一把内蒙古的冰雪风情。”裹着厚厚棉服的广东游客志伟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
曾几何时,“干半年、歇半年”“一季养三季”是内蒙古面临的发展困境。
如何扭转困境?内蒙古全力做好“冰雪+”文章,发展冰雪旅游、赛事、产业,用“热效应”激活了“冷资源”。
通过“冰雪+旅游”,内蒙古打造全季旅游“热”。
“第一次来乌兰察布很惊喜,欣赏了很多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一位来自蒙古国的女游客对记者说。
2024年首月,乌兰察布迎来跨境游开门红,截至1月25日,共接待来自蒙古国的游客26批次,共2000余人。
针对冬季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冰雪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内蒙古推出《内蒙古2023—2024年度冬季旅游活动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第20届冰雪那达慕实施方案》;实施“引客入蒙”计划,拿出2000万元资金,推出至2024年4月底的旅游专列、包机,出台区外游客招徕的专项奖励政策……
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让“冰雪+旅游”在内蒙古火了起来:在满洲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多姿多彩,吸引国内外游客争相打卡;在根河,“冷极马拉松”火热开跑;在鄂伦春自治旗,欢快的“伊萨仁”(集会、聚会)令人陶醉……据统计,去年入冬以来,内蒙古累计接待游客5002万人次,旅游收入696亿元,分别是上年同期的5.01倍、6.78倍。
通过“冰雪+赛事”,内蒙古掀起全民运动“热”。
从海拉尔区东山台地,由西向东眺望,“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宛如朵朵祥云,在广袤大地上盘旋欲上。
“在没有比赛和运动员备战的情况下,这里都是免费向市民开放。我们还会为小朋友免费提供上冰的护具,让教练带着小朋友练习,推动冰雪运动进一步向大众普及!”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短道速滑馆馆长于洋说。
“我们紧密契合‘十四冬’筹办,突出冰雪元素,精心推出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其中自治区级活动34场次,各盟市活动66场次,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志告诉记者。
通过“冰雪+产业”,内蒙古兴起全新业态培育“热”。
马达轰鸣,灯光闪烁,加速、转弯、急停、漂移……随着试车人员的一系列“炫酷操作”,茫茫雪原留下一串飘逸的车影。
“这是咱呼伦贝尔别具特色的寒地试车项目。”牙克石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李志刚掰着手指向记者细数说,“小鹏、蔚来、比亚迪、领克……2023年12月以来,众多车企纷纷来到这里,对新车或新研发的零部件进行全方位低温测试。”
目前,呼伦贝尔已形成以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为重点地区的汽车耐冷性测试产业布局,在国内冬季汽车测试市场占有率约40%。2022年—2023年测试季,该市接待测试车企291家,测试车辆2419台次,实现经营收入1.29亿元,带动完成三产增加值1.31亿元。
不止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寒地冰雪产业博览会……一个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体系,正在内蒙古的冰天雪地中茁壮成长。
“冬季虽然漫长寒冷,其中却蕴含新的发展机遇,为内蒙古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深挖冰雪资源、厚植冰雪优势、延伸冰雪链条,冰雪经济红利和社会效应,正在内蒙古释放。”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发展处副处长代建明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3日 01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