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阮桥镇:乡村文化振兴成果丰硕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9 21:43:24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近年来,太和县阮桥镇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聚焦主线,开展实践活动。坚持“一把手”负责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多点发力开展实践活动。2023年,阮桥镇邓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阜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理论宣讲,讲好乡土故事。阮桥镇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常态化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理论宣讲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讲”进百姓耳中,送进百姓心中,让党的声音进万家。

  红色教育,点亮绿色沃野。近年来,镇党委组织镇干部、村书记到苗为民故居、人民英雄纪念碑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不断增强红色信念。组织老教师为中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健全文化设施,加快文化阵地提升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明显。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的要求,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基础建设,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服务站、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社工站等资源,严格落实管理值班制度,免费对群众开放,满足群众不同需求。

  党史村史馆历久弥新。邓庙村党史村史馆中张贴有上世纪村民在田间劳作的照片和村发展历史典故,存放有纺花车、木梨、方桌等,走进此馆仿佛穿越了过去,勾起了浓浓回忆,每周都不乏有大量群众参观。

  移风易俗馆引领新风。洪港村移风易俗馆的建立是阮桥镇面对当前存在的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现象又一举措,馆内张贴村规民约、“一约四会”和红白喜事办事标准,该馆已举行多次集体婚礼,是全县婚俗改革示范点。

  坚持引领文明风尚,扎实开展多元文化活动

  文艺汇演精彩纷呈。安徽省文联定点帮扶阮桥镇双王村,精心准备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不同艺术门类、形式鲜活的节目轮番上演,美术创作、摄影作品、书写春联等让人耳目一新。

  剪纸艺术公益培训班乐趣十足。剪纸非遗传承人韩萍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按照教学步骤,折好图形,操控着手中的剪刀从内往外,从简到繁,尽情地享受着剪纸乐趣。

  传统文化主题阅读绘声绘色。充分发挥阅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朗读会、好故事分享会等活动,以“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习俗为主题,动员同学们把晨读课“搬”进图书室,朗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美丽传说,《二月二的民风习俗》《小粽子,小粽子》《中秋节》等,分享阅读乐趣。

  文化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组织文艺志愿者到敬老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暖民心行动等内容,用戏曲、快板、舞蹈等文艺形式开展宣讲,既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好政策,努力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

  坚持突出典型示范,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模范评选。广泛开展“最美和小青”“最美和大嫂”、最美学雷锋志愿者、孝德之星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镇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团结起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清洁户、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以榜样力量引领正气之风、美德之风,不断涵养淳朴民风。

  完善村规民约。结合乡村实际,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卫生清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接地气、易落实,减少邻里矛盾纠纷,形成勤俭节约风气,营造乡风文明、村风和谐的新气象。

  坚持培育文化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直播带货初具成效。在阮桥镇双王村电商中心,展区有序摆放着双王酱豆、双王粉丝等特色农产品,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把发展特色种植、手工制作、农产品深加工等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作目标

  竹筐花篮带动增收。双王村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组织留守老人、妇女积极学习竹编方法,农闲季节,不少农民通过到小作坊从事竹编加工,来赚取报酬,增加收入,与田间劳动相比,竹编相对轻松一点,让群众农闲时也有一份收入。(太阮宣)


作者:太阮宣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