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纬华:县域经济与城乡融合
【作者简介】刘纬华,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组委会组织专家撰写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4》(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今年上半年出版。此文是报告第九章的部分内容。
县域作为城乡联结的枢纽和结合点,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关键性、贯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一、城乡融合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规律认知的进一步深入,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和质变飞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五位一体”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1、城乡融合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通过科学的“点轴”规划、功能区规划和“多规合一”等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手段,以及对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制度供给创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激发乡村活力和内生动力,逐步建立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人地系统的优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协同发展。
2、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增强政策制度供给,可以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核心是解决“人”“地”“钱”“业”等关键问题。“人”即人力,是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载体,应处理好农村劳动力流出与新生动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加强乡村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优化、乡村人力资本开发利用、人口流出—劳动力留住—人才培养与吸引等方面的研究。“地”即土地资源,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空间载体, 应处理好农民与土地、乡村振兴与土地供给的关系,重点加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退出机制、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钱”即财 力,是乡村振兴所需的资金,主要是解决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等问题,重点开展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路径、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研究。“业”即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可持续生计之根本,应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发挥二三产业的龙头地位,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主要从质量兴农的政策体系构建、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与路径、农村电商发展实现路径、乡村新产业类型及推进方式、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对“人—地—钱—业”的耦合互动机制展开研究。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依托于具体的空间结构单元
县域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单元,因此,应以乡村所在的县域为依托,构建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便捷的通勤交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资源要素市场及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城市先进资源要素和理念向乡村的渐进扩散作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均衡发展。县城(城关镇)是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和乡村地域空间上的重要节点,由此决定了县城在实施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对不属于都市圈规划范围内的区域,应特别重视村镇体系及交通设施的扩散作用。合理的村镇空间体系,有利于形成功能层级分明、空间集约高效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的村镇体系规划来优化村镇空间格局,发挥村庄—中心村—集镇—中心镇—县城在城乡融合中的纽带作用,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
二、县域经济在城乡融合中的功能
1、推动空间布局优化
县域经济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浙江省的丽水市通过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该市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居住区,有效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丽水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3%,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县域经济通过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省的苏州市吴江区成功实施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该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如同里古镇,不仅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丰富了旅游业态。疫情前的2019年,吴江区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0亿元。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湖南省的永州市通过投资改善道路和网络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永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项目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促进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2019年永州市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了15%。
三、县域经济与城乡产业融合
1、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四川省的成都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如都江堰市的有机蔬菜种植,成功实现了农业产业化。2019年,都江堰市的有机蔬菜产值达到了5亿元,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案例。
2、新型工业化
江西省的赣州市通过引进太阳能光伏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新型工业化。赣州市的光伏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9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成功案例。
3、现代服务业
山东省青岛市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青岛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19年达到了500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4、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浙江省的安吉县通过发展生态茶园,实现了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安吉县的白茶产业在2019年的总产值达到了10亿元,成为生态产业化的成功范例。
5、数字经济驱动的城乡产业发展
安徽省的合肥市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了城乡产业的现代化。合肥市依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城乡产业的融合,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2019年,合肥市的数字经济总产值达到了150亿元,显示了数字经济在城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县域经济与城乡要素流动
县域经济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关系与互动机制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人口、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随着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人口流动逐渐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市居民选择在农村购房养老等现象正在增多。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城市人口流入农村,推动城乡人口的平衡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城乡资金流动则可以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对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或在城市就业。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农村就业和生活条件,吸引城市劳动力回流农村。
推动农村和城市的技术共享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农业和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农村科技示范项目,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城市创新中心建设中,也可以重点关注农村产业和农业领域,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向农村延伸。
1、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探索
江苏省的苏州市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苏州实施了“农转非”政策,允许农村土地转换为城市用地,同时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这一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例如,在苏州高新区,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多个农村地区成功转型为工业和商业用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劳动力要素产权制度改革
浙江省的杭州市在劳动力要素产权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杭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户籍制度改革和人才引进计划,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城市劳动力到农村地区,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和流动性增加。例如,杭州的互联网企业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年,提供了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
3、工商资本下乡的实践探索
四川省的成都市在工商资本下乡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成都市政府鼓励城市资本投资农村,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和乡村旅游方面。这些投资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还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例如,成都的一些乡村通过吸引城市投资,成功转型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4、技术要素在城乡间的高效流动
湖南省的长沙市在技术要素流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沙市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促进了城市先进技术向农村地区的转移。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长沙的一些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引入了智能温室和精准农业技术,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数据要素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深圳市在数据要素流动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实践。深圳利用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建立了一系列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了城乡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这些平台不仅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例如,深圳的一些农村地区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