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谯城区古城镇:“蒜”好经济账 种出好日子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17 08:19:10

  “我这3亩早薹蒜、鲜蒜薹出售了6000多斤,收入了8000多元。”安徽亳州谯城区古城镇柴庙村涛优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心田说。2022年5月11日,农场内一派繁忙,10多名村民正挥舞着小铲子采收大蒜。“这些蒜头如今也是宝贝,由于长出来的蒜苗苗壮、棵高、叶窄,深受大棚蒜苗种植户喜爱,这些蒜头都他们预订了,每斤批发价是1元,又能收入五六千元。”王心田高兴地说。

提起收入,王心田信心满满地说,一季大蒜下来,一亩能净收入3000多元。在2021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他把大蒜种植扩大到了7亩,其中4亩常规蒜是同河南一家大蒜基地签订了回收合同的,这几天采收完,统一装车发货。“现在只要种出来(大蒜),就能销售出去。”王心田说。

  然而,在2019年开始流转土地成立农场之时,王心田也走了一段弯路,由于不懂科学种植技术,又不懂合理规划种植作物,当年就赔了几万元。经过参加谯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新农人”等技能提升培训后,王心田深深认识到了——种田是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规划的。现在王心田通过科学种植和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及人员分配等,发展优质小麦、豌豆、大蒜、辣椒等粮经作物种植,每年农场纯收入二三十万元。

收入上来了,名气也出来了。如今,王心田成了附近有名的种植能手,经常有种植户上门讨教种植技术的。“2022年,我种植的四亩大蒜,净收入了1万多元。”柴庙村种植户王存献说,在王心田的指导下他也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发展大蒜、洋葱、辣椒、小麦等粮经作物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一直在农场务工的卢存秀介绍说,农场里每天都有一二十人过来干活,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人。王心田都会根据每个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体力大小来分工,这样人人都有活干,而且干得又轻松。“我们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天有六七十块钱工资。”卢存秀说。

“由于农场里都是一些季节性的农活,到忙的时候,还要再请三四十名钟点工过来帮忙,每年支付人员工资20多万元。”王心田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家家富了才算富。他准备再根据市场需求及品种和土壤的性质调整种植结构,运用间作套种与常规种植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增加农场收入的同时,带动更多的群众一同致富。

  近年来,古城镇以党建为引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模式,促农增产增效增收,壮大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苗楠楠 杨中勤)


作者:苗楠楠 杨中勤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