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激荡四十年 “盐”续荣光
“我们的盐不仅能调味,还能调色。”3月6日下午,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销售公司副经理杨爱军正在向客商展示着手中的一瓶盐。“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出的特色盐——皮革用盐。以前皮革染色每吨需要消耗3吨工业盐,现在使用这种专用盐,每吨皮革只需要消耗1吨盐。而且染出来的皮革成色更好,也更加耐用。”
放眼整个展厅,上百种食盐衍生出来的特色盐产品陈列整齐、琳琅满目。
从“调味料”到“调色盘”,从单一食用功能到化学多功能工业原料,叶县的这粒“盐”走过了四十多年。
1981年,河南省石油勘探局在叶县勘探石油时,首次发现叶县地下的盐矿资源。后经原国家化工部钾盐地质大队和原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等单位的进一步勘探,证实在叶县境内约1100米的地下,蕴藏着一个特大型优质盐矿床。
该矿床展布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含盐盆地远景资源储量3300亿吨,占河南省盐矿资源的75%,氯化钠含量平均在85%~95%之间,品位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且单层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便于开采和利用。
叶县在制盐道路上不断探索。起初,受条件限制,制盐方式非常简单。抽采卤水后直接用平锅熬制,水蒸发后析盐、铲盐、控水、分装。
1987年,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水溶法试采成功,食盐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升。
1992年,众多小规模盐厂被整合升级,豫昆盐厂建成并生产出了河南省首批精制盐。
2007年,联合盐化公司入驻叶县。该公司拥有13对盐井、80万立方米岩盐储量,以研发促销售,开发出精制工业盐、饲料盐、肠衣盐等产品,年产矿盐300万吨,产能约占全省工业盐的九成,位居全国盐企第一方阵。
2007年9月29日,叶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
“产业强”带动“县域强”。叶县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盐产业上,借助天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强化创新驱动,以“强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补链”引领新型产业茁壮成长;以“延链”实现上下游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新天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四家企业毗邻而建,一粒“盐”在其中良性循环,上下游无缝对接。
联合盐化公司利用制盐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发电,成品盐加工成盐制品,同时卖给氯碱股份公司电解生产氯气和烧碱,烧碱又能供给聚碳材料公司和新天力公司用于生产昂贵的PC材料和电池级碳酸锂,而新天力公司的副产品工业盐又可成为上游公司的原料……工业盐每吨售价约300元,而链条下游的氯碱每吨3000元,聚碳酸酯最贵时每吨约3万元,电池级碳酸锂每吨能达到约30万元,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产生了“1+1+1+1﹥4”的神奇效应。
除此之外,叶县投资10亿元的维中医药中间体项目于近期落地,建成后就地消耗氯气,副产品盐酸用于锂电池生产,一期目前已开工建设,投产后年收入预计可达11.5亿元。
就这样,一粒“盐”衍生出了聚碳酸酯、医药中间体、电池级碳酸锂等百亿级大产业,筑起了县域经济的“硬脊梁”。
叶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文晓凡表示,下一步,叶县将持续树牢“项目为王、工业为要”的发展理念,继续延展产业链条,发展盐化产业下游耗碱、耗酸、耗氯、耗氢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业。(平顶山市叶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李素艳)
来源:人民网